小心腸病毒E11!全球多國出現新生兒重症死亡 台灣已有2名嬰兒不幸身亡
近日台灣疾管署公布一起令人心碎的消息:一名北部早產男嬰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Echovirus 11,簡稱E11),從發病到死亡不到一週,年齡甚至還不到1個月大。這已是今年第3例感染E11後併發重症的案例,其中2名新生兒不幸過世,重症數比過去四年同期略為上升(2021至2024年同一期間為0至1例不等)。
不只台灣,日本在去年(2024年)8到11月,也通報了3例E11造成的新生兒重症肝衰竭,全數死亡,病程進展同樣非常迅速,從出現症狀到多重器官衰竭,往往只需一兩天。專家發現,這些個案感染的是近年在歐洲開始流行的E11「新型變異株」,病毒來勢洶洶,不只攻擊肝臟,還會造成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致命的併發症。

除了日本,2023年馬來西亞也發生E11在月子中心爆發群聚感染的事件,17名新生兒中有10人感染,1人不幸死亡。調查發現,病毒可能是透過「糞口傳染」在社區中傳播,例如尿布更換後未即時處理、清潔用品消毒不完全等,都可能讓病毒有機可乘。
為什麼這波病毒特別危險?
E11其實是腸病毒家族的一員,過去也曾流行,但近年出現的「新型E11變異株」似乎對新生兒特別致命。尤其是男嬰、早產兒、出生不久的寶寶,因為本身免疫力較弱,母體提供的抗體也可能對這種新病毒不夠有效,感染後容易出現猛爆性肝炎、多器官衰竭,甚至來不及搶救。
醫師指出,感染初期可能只是黃疸、發燒、嗜睡或吃奶變差,但病情可能會在一天內急轉直下,務必提高警覺。
家長可以怎麼做?
面對E11的威脅,家長與照顧者可採取以下幾項防護措施:
• 勤洗手:特別是更換尿布後、接觸寶寶前,務必用肥皂和清水仔細洗手。
• 避免接觸病人:盡量避免讓新生兒接觸到有感冒、拉肚子、發燒等症狀的人。
• 月子中心要留意衛生:選擇衛生管理良好的場所,並確認尿布及洗澡用具有妥善清潔與消毒。
• 留意異常症狀:如果寶寶出現嗜睡、發燒、黃疸加重、活動力下降等情形,應立即就醫。
目前腸病毒E11並無疫苗,預防重於治療。疾管署提醒,隨著國際旅遊增加,病毒從國外傳入的風險也上升,家長們在防疫上不能鬆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