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登山墜落 煽動著行山者內心的不安情緒

2025/03/17 04:48
6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登山墜落 煽動著行山者內心的不安情緒

 

攀登的心,驚恐於虛空的墜落,只是瞬間,但又靜靜地結束。那一陣山風拂過除了行山者外少有人煙的山徑,雜亂的步伐聲奏出詭異的和弦,卻突如其來地劃下句點。嗚呼,墜落已知萬事空,但悲不見群山同。 如此故事在行山者生命裡演繹,留下椎心的遺憾,豈肯容人辨是非? ※

 

登山有三怕,一是莫名猝死,二是致命墜崖,三是不知所終的迷路。這三害不除,一則山域永無寧日,二則搜救隊員將疲於奔命,三則登山家屬有種「仰天椎心,收血續淚 」之慟。嗚呼,登山豈能不步步為營加得寸進尺乎?過於莽撞,太過自信,或大而化之,或輕忽各種可能危害的徵候,絕對有你苦頭吃!有時候,山難就在一瞬間、一步間發生,尤其是墜落這種山難為最,也是所有山難裡死亡率最高的,其肇因有天候因素、有地形因素、有裝備因素、有個人技術因素,甚至是這些因素的綜合而導致,真的是防不勝防?

攀登過程中,墜落之所以發生,有的因為行山者太過疲勞,體力嚴重耗弱,以致身體協調性不佳,或因為心情太過鬆懈懈,太過自信而疏於注意路況等情形,都足以造成墜落的山難悲劇(案例實在太多,僅檢列數則)。

1.最令人感慨的是,發生在2017.01.29.,一位隸屬於嘉義空軍基地海鷗救護隊35歲的救護士丁某,在獨攀屏風山,於登完頂之後走新路線下山,疑似迷路不慎墜落約20M深斷崖身亡,平常只要有高山山難,國搜中心經常協請空軍嘉義基地海鷗救護隊協勤,派出直升機吊掛傷患,但那次被吊掛的卻是海鷗救護隊自己的弟兄,引人無限傷感。

2.最轟動的墜崖是,2019年1月底,「比基尼登山客」吳小姐墜谷身亡事件,當時她走的是馬博橫斷的盆駒山轉往南三段的無雙部落遺址的這條罕有人走的路線,這條路線之危險性倒還好,只是吳小姐不知為何會走到幾乎沒有路的懸崖處,而引發不慎失足墜崖憾事,令人唏噓!

3.2025.02.19.農曆大年初一,1支8人登山隊利用春節假期攀登馬博橫斷,豈料一名賴姓女山友在行經烏拉孟斷崖跌落400米深的懸崖峭壁下,由於天候不佳風雪不斷,厚雪及砂石將大體埋住,造成搜救困難,17天後在搜救人員努力下終於將大體吊掛下山。

4.2025.03.01.,新竹有對夫妻到 尖石鄉登山,期間妻子王女不慎滑落80公尺的邊坡。原先滑落時,王女仍能與家人對話,怎料後續疑似在尋找出路途中,發生二次墜落,導致全身多處受傷,雖經消防搜救單位緊急送醫,仍因傷勢過重而身亡。

5.一支18人登山隊伍攀登北三段,原訂0302日從奧萬大下山,豈料其中1名張姓女隊員在46.1K附近,不慎摔落邊坡,因墜谷深達50米,疑頸部受傷且意識不清,隊友對外求援,消防局請求空勤支援,順利將其吊掛下山送醫治療。

風險,就是沒預料到的潛在危安或預料的因素卻疏於防範;確實,沒預料到的事物永遠是最大的風險? 山,就是這樣有風險的翻臉無情!嗚呼,墜落山難所發生的因素要去理解,但毋須恐懼!聽聞山友的墜崖事件,行山者的心頭難免一震,只是在聽聞之後,你警惕到又學會了什麼道理?是恐懼、是驚慌、是失落、是悲鳴?行者千慮,或有一失?回首前車之鑑墜落事,謹慎於行山過程中重新釋然而安穩自心,撫平因山友墜崖亡所帶來的創傷症候,行山人整理好情緒再穩定穩重地向山林進發!山,永遠會提供行山者繼續堅定走下去的力量!

   ~  百岳老查 2025.03.17.

 

附 記:

墜崖這乙節屬於能避免、可避免的範圍,關鍵就在於你對山的修行與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登山墜落能保住生命的機率很小,因此如何防處墜落情事之發生,成為登山的重中之重。新竹縣消防局提醒,登山遇險時,不移動、等待救援「真的能救你一命」、「滑落發生以後,身體可能已經受傷,如果亂動的話,可能會加重傷勢、甚至發生二次墜落。」本照片引自2025.03.02. 聯合報(圖/取自空勤影片),是張姓女山友挑戰能安縱走,在行程的最後一天,於46.1K附近摔落深達50米邊坡,意識不清,經隊友之求援,由空勤直升機吊掛下山送醫治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