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走讀中之關古道 傳承山林記憶

2025/03/05 21:41
666次瀏覽 ・ 6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5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關山越嶺道是日治時期著名的理蕃道路,當時為了監控新武呂溪及荖濃溪流域的布農族活動而闢建,其中天池到中之關這段3.6公里的中之關古道,是關山越嶺道中保存較完整的路段。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86年整修完成並對外開放,讓遊客得以踏上這條歷史悠久的山徑,感受昔日理蕃道路的風貌與自然景觀之美。

      照片
      照片

             台灣古道專家徐如林說: 日本人為了壓制抗日的施武郡群的布農的人,就是拉荷阿雷他們這些人,所以他就先開了八通關越警備道路,他們就已經跑走了翻山越嶺跑到玉穗社就是塔馬荷那個地方,所以你開了那個八通關越嶺,還是沒有辦法管到他們,所以他就再往南在荖濃溪的對岸,也就是現在我們南橫公路的上方一點,的地方又開了一條關山越嶺道,現在因為開南橫公路,很多的路段都已經不見了,或者是年久失修或怎樣,目前還保存了幾段。  

      照片

             古道沿途林相優美、綠意盎然,步行其中不僅能沉浸於大自然的靜謐氛圍,還能追尋布農族抗日的歷史故事,如中之關駐在所、木炭窯等遺跡,為這條古道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蘊。

      照片

             台灣古道專家徐如林說: 關山越嶺道就是因爲對抗大分事件後的布農族的抗日團體,在塔馬荷那邊的這些人而開的,那他開闢的時候,到這邊呢這個位置呢,剛好它正下方往前看就是塔馬荷的地方,所以這裡有一個很大的一個駐在所,那個駐在所的名字就是叫做中之關。

      照片

             長期研究台灣古道及原住民文化的徐如林老師,更進一步說明木炭窯的功能。山地的尤其是高山地區的駐在所,旁邊一定都有木炭窯,木炭窯的功能就是燒製木炭,這些木炭不是拿來煮飯燒熱水用的而是做保暖用的,所以它一天用量並不需要很多。

      照片

             中之關古道承載著歷史記憶與自然之美,經過整修後,讓世人得以踏上這條昔日的理蕃道路,親身感受其歷史韻味與山林風光。然而,古道的維護不僅仰賴政府修繕,更需要人們持續關注與走訪。唯有讓雙腳丈量這片土地,才能延續它的生命力,避免被大自然逐漸吞噬,讓這條歷史悠久的山徑得以世代流傳。

      照片

             台灣古道專家徐如林說:如果調查完成了,然後國家也花錢把它修好的這些路,大家盡量都來走,那如果很久沒人去走沒理它,大自然就要收回去了,將來幾年後,想要保留下來的路段就會越來越少。

      照片

               公民記者 小柚子/葉淑蓮 高雄採訪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