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菸二手煙是心臟代謝疾病的危險因子
心臟代謝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CMDs),包括第二型糖尿病(T2D)、心臟病和中風,因其共通的危險因子,已成為全球主要的致病與致死原因。其中,紙菸二手煙是重要的環境危險因子,對全球及台灣民眾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紙菸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超過 7,000 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 250 種有害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氫氰酸、苯、砷和重金屬,並包含超過 70 種已知致癌物質。過去研究顯示,紙菸燃燒產生的二手煙濃度比吸菸者直接吸入的主流煙更高,且燃燒產生的微粒更小,能夠深入肺部及血管,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此外,暴露於紙菸二手煙環境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30%,並與血糖控制不佳有顯著關聯。先前研究也發現,被動吸菸的健康風險幾乎與長期吸菸相當,長期接觸紙菸二手煙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對於兒童來說,紙菸二手煙會導致氣喘惡化、肺功能受損、反覆感染,影響正常發育甚至產生學習發展障礙。
根據大規模數據調查,2019 年全球約有 130 萬人因紙菸二手煙暴露而死亡,並造成 3,700 萬個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s)。紙菸二手煙中的有害物質濃度甚至高於主流煙,暴露於此環境中會使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增加 30%,並與家庭環境中的血糖控制不佳有顯著關聯。甚至有研究指出,長期被動吸菸的健康風險,幾乎與長期主動吸煙相當。儘管全球趨勢顯示紙菸二手煙暴露在 2016 年前持續下降,但之後趨於穩定,甚至在部分地區回升。不過1990 年至 2019 年間,因紙菸二手煙導致的心臟代謝疾病負擔持續增加,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預計未來 20 年,因紙菸二手煙暴露導致的缺血性心臟病(IHD)、中風和第二型糖尿病(T2D)的死亡人數將持續上升。
在台灣,紙菸二手煙暴露同樣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2022 年台灣家庭二手煙暴露率為 28.9%,顯示近三成民眾在家中受到二手煙影響。此外,青少年在家庭中的二手煙暴露率也達到約 26%,每四位學生中就有一位受到家庭二手煙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和兒童是家庭中二手煙的主要受害者。調查顯示,台灣女性成人的家庭二手煙暴露率為 30.4%,而幼兒在 18 個月大時的二手煙暴露率高達 55.3%,隨著年齡增長,這一比例仍維持在高位。
為有效降低紙菸二手煙對健康的危害,應進一步推動無煙環境政策並加強紙菸危害教育,提高民眾對家庭中紙菸二手煙危害的認識,鼓勵建立無煙家庭,特別關注保護婦女和兒童免受二手煙影響。同時也要推廣反紙菸教育,防止青少年開始吸菸,並減少其在家庭和公共場所中暴露於紙菸二手煙的機會。透過上述措施,期望能有效降低紙菸二手煙對民眾的傷害,特別是婦女和兒童的健康危害,進而減少心臟代謝疾病的發生,提升全民健康水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