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大陸老北京有一句俗語:貝勒爺手裡有三件寶,扳指、核桃、籠中鳥。戴扳指,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籠中鳥的講究更是不勝枚舉,不是市井貧民百姓玩得起的。2021年紐約春拍「俊坤收藏的重要中國藝術品」專場上,其中編號684,一枚18世紀白玉扳指,直徑3.5公分,這枚夜光白玉扳指採用淺浮雕圖案,上頭刻繪了一位拄著手杖的老者在風景中過橋,估價7000〜9000美元,在愛好文玩收藏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16,250美元(約台幣50.4萬元)成交。
18世紀白玉板指,以約台幣50.4萬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同場拍賣中,一枚16世紀雕刻白玉扳指,一面刻有一亭,旁邊有一棵長在山邊的松樹,反面刻有詩文,後有子岡簽名,直徑為3.2公分,估價1.2萬〜1.8萬美元,最後以高出估價2.5萬美元(約台幣77.5萬元)成交。子岡乃明代嘉靖、萬曆年間蘇州著名玉雕師陸子岡的簽名,帶有他簽名的玉器作品,特點是淺浮雕的書法銘文與文人畫常見的圖案相搭配。
16世紀雕刻白玉板指,以約台幣77.5萬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收藏家柯世賢說,扳指又稱韘、彄環、玉韘或夬,當代稱之拇指環,是戒指的一種,在古代為扣弦用的工具,佩戴在拇指上,在射箭的時候用來保護拇指。扳指製作的材質可以是皮革、石頭、動物的角、木頭、骨頭、鹿角、象牙、金屬、陶瓷、塑料和玻璃等。最早的玉韘發現於商代之婦好墓,玉韘的形制、外貌在各個朝代都有所不同。
柯世賢指出,台北故宮有一件玉扳指,質地瑩潤,光素無紋。與翠玉扳指、文寧書清仁宗《訓著闓抨》御製詩冊頁合為一組,共貯於錦座漆盒中。詩文與器物相互對應,傳達玉質扳指具有比德堅剛,傳承清代皇室重武衛疆精神的特殊意義。早期男人的首飾,最常見的是玉佩、腰帶等,扳指則在清朝流行開來,清代皇室重視騎射,使用多種材質製作扳指以佩帶使用,或玩賞收藏。
台北故宮玉扳指(圖翻拍自故宮官網)
大陸傳媒報導,有位乾隆皇帝的七世孫,為了彰顯自己的特殊身分,左手大拇指配帶著乾隆流傳的貼身翡翠扳指,在胡同穿街走巷,招搖過市,事經文物專家的鑑定,確實相當貴重,建議他將扳指上交公家博物館保存,不過這位老兄卻冷冷地回答「我是皇帝後裔」而予以拒絕,專家很識相不敢據理力爭。畢竟這是人家的祖傳寶物,要求捐獻出來典藏,難免強人所難。
清代翡翠弓箭手板指,以約台幣266.3萬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柯世賢表示,扳指在民國初年尚有舊式玉工匠師傅在做,時代的物換星移,後來都變成工廠批量生產了,從晚清到現在的文玩市場存量很多,價格從路邊地攤、玉石市集所販售幾百塊錢到拍場上百萬元不等。除了當年皇親貴冑遺留的古董扳指外,市面上庶民玩賞的白玉扳指,洋洋灑灑,其收藏價值端看它的材質,溫潤品相佳的、外皮包漿的,就算沒有歲月痕跡,都有一定文化底蘊和投資條件。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