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市場迫遷近 最後巡禮憶當年

嵌入:
文字-A A +A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臺中巿五權路上的『中央市場』,是昔日為了安置,興中街一帶的「克難屋」,和『估衣市場』而蓋的,公有零售市場,民國66年啟用後,曾以銷售舶來品聞名一時。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中央市場的話,其實在1961年的話,就已經開始要,決定說要建中央市場,而且在整個決策過程當中,歷經的15年,大概5個市長後來才建,是在1970年代的,那時候的話,在柳川有很多的違建物,或者我們稱為說吊腳樓,然後整個的話,大概有200,好像253戶,沒辦法安置,所以那時候才建這個中央市場。」

華成書局 林俊松先生:「我是在柳川吊腳樓那邊出生的,在柳川那邊,其實是蠻好玩的,大家一堆小朋友,都會在路上啊,打打棒球啊,打躲避球這樣子,後來那邊拆掉以後,我們搬來這邊

華成書局 林啟元先生:「因為那個時候,我這邊沒有店鋪,我配到的是二樓,不能作店鋪,所以我在中英市場,就是這個原因,然後在這邊,找到這個店鋪,我才全部搬過來。」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那時候要建中央市場,是採用9年10個月預收租金,每建一個樓層他就預收租金,所以到9年10個月這段期間,他們就不收租金,然後1977年7月的話建完成,然後中央市場以前的話,在旁邊的話,有一個果菜批發市場。」

吉時堂擇日館 林俊孝先生:「後面有果菜市場,第一當然就是吵雜,因為他們進貨差不多一兩點,如果你睡眠不好的人,你整晚沒有辦法睡覺,他們早市的話,可能三四點就來進貨嘛。」

國豐行商家 王雅汾老闆:「我們小時候是,只要到要過年之前,這裡的人潮真的是,可能你走路都要互擠這樣子,那時候真的,可能也是,剛好就是那個,經濟起飛的那個年代,你做什麼幾乎都是賺錢的。」

華成書局 林啟元先生:「大家一般普通老百姓,沒辦法出國,有的是,那時候大家要洋貨,大部份都是跑單幫的,跑單幫都在估衣(二手)巿場,那邊就開始做,那邊拆掉,他們全部跑到地下室去,所以那個時勢也是很熱鬧。」

參與活動民眾 張志鍚先生:「大概差不多八九十年代,那我剛好在做那個生意,因為我在做那個機械,都是外銷的比較多,那就是很多國外的客人,來了以後,那些臺灣沒有,以前沒有像現在的KTV那麼多,只有白雪舞廳,所以他們很多人,都指定去那邊,所以我就對那邊比較熟。」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這邊住的話都是前一代,小小的8坪到10坪,就住一家人,感覺上這邊是比較單純,然後還有就是說,這邊有攤販,很熱鬧很繁華。」

國豐行商家 王雅汾老闆:「小時候記憶,這裡就是每天都是客源不斷,然後這裡每一間店面,都有人在經營,所以這裡算也是很繁榮,對,所以小時候,我覺得這裡就是,也是蠻大的一個家庭,因為每一間店面的人,那個感情都非常非常好,是後來可能就是,可能大家也是,慢慢就是商圈,可能是不是比較沒落,比較沒生意做,有些人就沒有再營業了,所以就很多人就搬出去。」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攤販在樓下就說,小時候說,小弟弟小妹妹,不要再上樓去,因為出入複雜,他說之前的話,這邊有打牌的,這個比較負面啦,當然我剛剛有講,是白雪大舞廳,小一點算一個套房這樣子,所以有一些,告誡小朋友說不要上來。」

吉時堂擇日館 林俊孝先生:「後來有沒有都是租戶啦,原住戶都是搬出去了嘛,然後就租給外人,大部份都是外來的人,在這邊租房子的,所以說彼此沒什麼互動。」

國豐行商家 王雅汾老闆:「這裡基本上,政府其實它就是給你一個,一個搬遷費,之後就沒有,沒有說要再給我們,其他的承諾這樣子,所以我們也都是各自搬了。」

華成書局 林俊松先生:「因為政府拆遷補助,它是齊頭式的平等,法律來講他們沒有錯,但是就道理來講,真的是不公平的。」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中央市場的話,它要收回來,要做什麼用,在2020年的話,一月有公佈一個,實施都市的一個計畫變更,然後這邊是百分之七十的話,要做商業區,然後30的話,要做公園跟停車場。」

華成書局 林俊松先生:「在這邊生活了四十幾年,現在要搬,當然會依依不捨了,這是一定的,不管怎麼樣,都是有很多的回憶,小時候的回憶,都會一一的浮現,像一件一件的跑出來,反而當初沒有要搬,不會去想這些事情,現在真正要搬了,那個鮮明的記憶,真的一一,又一件一件的浮現出來。」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人生就是一段歷史,一段歷史這樣走了,然後我看到的話,包括第一代的住戶,慢慢老了,第二代有接續,他爸爸媽媽,辛苦創建他的品牌,或是他的產業,包括我們地下室那個小牧童,他已經也在臺灣大道,找到一個點了,他這個月,這個月就會搬遷過去了,這個是蠻替他高興的,但是問到的很多的話,大部分都是收一收。」

參與活動民眾 張志鍚先生:「我感覺很可惜,因為現在那個像建國市場,我以前是做機械的,以前也常去那邊,那建國巿場也拆了,而現在這邊也拆了,要懷念的地方,好像是越來越少了,也覺得很可惜,如果有一些能夠重建類似的,那是很棒。」

南湖社區大學 陳子鎮老師:「現在我的感受是這樣子,中央市場拆遷掉的話,就感覺上說,台中市的市場,就沒有類似這種很大型的住辦合一,住家跟做生意在一起那種感覺,那種感覺就是,整個60年代70年代的,整個市場的一個背景,然後我們從這些場景,就可以看到當初,人家在市場打拼,那些攤商住戶打拼,那種心理這樣子。」

中央市場曾經繁華一時,在走過近半個世紀之後,主體建物逐漸老化,即將面臨拆遷命運,賴以為生的商家,又要再度面臨,飄泊無依的生活。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8

加入時間: 2014.05.24

李安豐

加入時間: 2014.05.24
38則報導
38則影音
2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59

公私協力修步道 共創山林新風貌

2024-05-24
瀏覽:
10,461
推:
121
回應:
0
7:59

極端氣候強降雨 『淨零碳排』護老樹

2024-04-09
瀏覽:
7,923
推:
65
回應:
0
8:11

長期維護高美環境 難敵經濟開發壓力

2023-11-07
瀏覽:
16,940
推:
110
回應:
0
6:57

機器人創客工作坊 激起孩童學習熱忱

2023-10-03
瀏覽:
22,131
推:
53
回應:
0
9:51

耆憶普渡十三寮 看桌技藝傳五代

2023-09-05
瀏覽:
10,109
推:
24
回應:
0
9:44

攜手淨溪作伙來 源頭減量我做起

2023-04-11
瀏覽:
6,862
推:
126
回應:
0
9:55

平埔族群大融合 三社齊跳牽田舞

2022-09-27
瀏覽:
7,595
推:
107
回應:
0
9:49

外來強勢海蟾蜍 志工齊心護台灣

2022-03-15
瀏覽:
7,614
推:
329
回應:
0
9:53

追尋百年平埔足跡 再續寫猫霧捒傳奇

2022-03-08
瀏覽:
6,535
推:
197
回應:
15
9:52

「藺」類風情 大甲傳統工藝

2021-10-26
瀏覽:
3,736
推:
142
回應:
0

中央市場迫遷近 最後巡禮憶當年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3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3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