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現五世同堂 緬懷歷代先祖

2025/02/26 01:01
1,527次瀏覽 ・ 5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公民記者 李安豐通霄報導】

      五代同堂,是中國傳統家庭,表示世族興旺的象徵,在通霄土城李氏公廟,就有一塊,御賜「五世同堂」的石匾

      照片

      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李騰清 李安能管理人:「在我阿公他們的敘述當中,李騰清他本身,對養生部份很注重,對子孫在這個安全,衛生安全方面也很講究,所以當時創造的,所謂的這個五世同堂,然後由新竹縣這邊有舉報,當時在清末時候,有舉報這個五代同堂,住在一起的情況,然後皇帝為了彰顯,他們所謂的五世同堂,就是所謂的天下太平 ,在臺灣第一個,也唯一的。」

      雖然皇帝已御准旌表,可惜以往交通不便,當聖旨送達李家時,騰清公已仙世兩年,那時兒孫們正準備出門掃墓,因此每年李氏宗親,都會回到公廳祭祖,重現當年接聖旨的情景。」

      照片

      (我們騰清公,在光緒13年過世的時候,當時是五世同堂,我們皇帝特別頒贈御准旌表,這樣五世同堂的一個匾額)

      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李騰清 李安能管理人:「第一個先報馬仔進來,報所謂皇帝的聖旨,來到我們的李氏宗祠,然後接下來,就所謂的掃角,掃角以我們的禮節來講的話,先不管當時的文武官來這邊,都要所謂的淨空,所謂的淨空,把它掃除掉,所以有所謂的掃角隊,這個所謂的進入,再來就是武官騎馬的,進來以後,然後接著文官來下橋了以後,他就帶著聖旨到,到我們李家古厝,然後頒聖旨,宣讀完以後,再請文武官,請來我們的公廳堂裡面,然後我們接下來,再去做所謂的,騰清公的墓園,那邊去做掃墓。」

      參加活動民眾 白俊忠老師:「那今天的一個五世同堂的,一個頒發聖旨,一個旌表典禮,那活動非常的一個成功,主要是那個,有武官跟文官的一個進場,那也代表說,李家在以前,在這個地方的一個發展,跟那個地方性的,一個代表的部分,那這個活動的話,一定是要在持續的一個進行。」

      參加活動民眾 許細妹校長:「非常高興來參加這個盛典,我是客家人,然後是第一次參加,我們客家這麼隆重的一個祭典,尤其我看到有穿大襟衫,這個大襟衫,是我以前小時候回憶我阿婆,所以今天參加這樣的活動呢,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參加活動民眾 黃豐隆教授:「通霄騰清公的,這個五代同堂的活動,非常具有客家特色,同時也有臺灣文化的特色,所以這個呢,傳承百年的文化,應該要繼續保留下去。」

      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李騰清 李安能管理人:「我們這邊也把,所謂的它祭品的方面,其實都有做很詳細的,從當時到現在一直保留下來,還有就是它的祭品,其實有一隻豬一隻羊,以獻禮的方面來講,這個是一個至高無上的一個獻禮,所以才有這種站雞站鴨,這個祭品其實很豐富,也很精彩,可以說出所謂的客家人,他們所謂的勤耕雨讀,還有勤儉持家的,最主要也給下一代人,也要給他們看,未來我們的祖宗,我們的祖先來臺灣,來這邊的開墾的精神。」

      照片

      李氏宗親後代  李元棧先生:「這張相片是我們秀禮公,100多個人的時候,那時候我爸爸還很小,這個就是我爸爸李玉瓊,我在很小的時候,就來跟著我爸爸,來這邊參加這個活動,認為說我們這個李氏這個祖先,以前真的是能文能武。」

      環境教育講師  宋重志老師:「從歷史文物的角度,以及宗親會的角度,我真的很佩服李家這邊,他們子孫傻傻的,真的是傻傻地,花了很多的精神努力,把這個保留下來,讓我們心裡面很佩服,從以前到現在傳承下來,讓這整個文史的活動,得以延續,不管是光耀祖先的豐功偉業,或者是他默默在做,行善的事項,特別就像我們這個門口,這個是由後代祖先,秀才他所寫的對聯,將相公侯不必誇張往代,綱常勳業俱當擇傚前人,我們後代子孫更應該去思考,祖先哪裡做的好,放在我們的心裡面,一直往下傳下去,核心的思想,就是一定要把好的東西,正氣的東西往下傳下去。」

      照片

      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李騰清 李安能管理人:「我在20年前,陳水木老師,他看了我阿公的資料以後,他發覺,你們家真的有一個寶,尤其我阿公李玉羅,他99歲往生,在這方面我有幫他,做到所謂的,返去舊時代,由陳水木老師所主編的,這些阿公的一些歷史資料,從他到他往生當中,這個階段其實我覺得,也蠻精彩的。」

      道卡斯文史工作室 陳水木老師:「我跟安能的認識,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啦,我一講到他的這個家族史,他就非常認同,所以我們這樣就是說一搭即上,我們其實辦這個活動,第一點,就是要把李家的光榮,榮耀讓臺灣的人來知道,五世同堂,這麼只有台灣,唯一的地方有而已,因為這一些古文書,它涵蓋到,涵蓋到一個族群的地權的轉變,地權的流動,以及三大族群(平閩客)在這邊的,這個匯合在這裡,現在的李騰清公祠的這一片地,這個區塊的地,叫做九力林,當年在大清同治五年的時候,就有這一張契約,購買這一塊土地,所以把它展示出來,更能夠加以這個所謂的活動,它的意義內涵,深層底蘊的文化,並不是外來文化可以替代的,我們要按著,所謂的這個時勢在走,還是以本土文化為重,不能用一直在抄襲外面的,那個大陸來的文化,那我們沒有根了,真的根都沒有,所以我們的出發點是在這裡。」

      照片

      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李騰清 李安能管理人:「唯一的難點就是現在人哦,不去對所謂的祖宗,所謂的慎重追遠,根其實都沒有去做好好的發掘,我覺得這一點在辦的時候,有一點,有一點點所謂的,其實有一點點遺憾,但是其實想一想,我們沒有做,下一代他們就不會去做了,其實五世同堂的,最主要的意義,我是這麼覺得啦,要給下一代人,所謂的省思,還有當時先人,所謂的開墾的精神,還有他們的,他們的宗旨,給我們子孫未來要什麼樣的,所謂的做人處事,這種態度,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通霄李氏宗親,現今仍依循古禮,重現當年接聖旨,表揚五世同堂的情景,並梵香上告緬懷先祖,展現客家硬頸大無畏的精神。

      公民記者 李安豐通霄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