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 故我在_從走讀中略窺龜山龜崙社ㄧ二
早年的「龜崙口」,
也就是現在的龜山區,
根據文獻考證,
在漢人尚未來開墾以前,
這裡就是龜崙社族群的傳統領地,
而目前在南崁溪兩岸的下社和頂社,
仍可略見其遺址!
照片
[專訪]導覽老師 陳進龍
以前這個路的話
是從那山上走過來的
從日本時代的地籍圖來調查的時候
這附近的話呢
這塊喔
袁家的的土地在這裡
這塊是袁家土地
這個地方
前面那個地方是倉庫
這是龜崙社的倉庫
現在已經改建成大樓了
他的公館還在
照片
從新福宮沿著明成街往下走,
就是早年的下社。
現代化的建築中,
雅緻的古宅座落其中,
散發著一股寧靜的美!
照片
[專訪]導覽老師 陳進龍
永媽隆古厝
他是個頭目
他蓋這個土厝的話
大概是一百五十年到一百三十年之間
以前是茅草
沒有師傅
又沒有材料
所以就把它蓋起來
照片
經過繁華的街道,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往上,
來到了頂社,
超過百年歷史的三合院建築,
是早年的頭目永媽隆的古厝!
照片
[專訪]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族群委員 陳金萬
樹底下
那個三個石頭的那個祭祝空間
其實那個是比較接近
本來這個平埔族或者說龜崙社的傳統信仰
就是祖靈崇拜的那個一個遺蹟
但是
慢慢受漢文化影響
它就會有香爐出現
後來有可能演變成石頭公
照片
再往前行,
遠處一棵大樹下擺著三塊大石頭,
看似簡單,
實則為龜崙社人祭拜祖靈的神聖之地!
照片
[專訪]桃園市文化創意觀光發展協會
創會長李永進
龜山有一兩百年的人文歷史
因為我們龜山有一個三級古蹟
嶺頂觀音廟是在
1762年
那時候就有了
我想說把我們這一塊土地
應該有的文化呈現給後代的人去傳承
照片
經過數百年來的涵化,
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
雖然都已與漢人無異的龜崙社人,
仍希望藉著尋根的過程中,
認識並尋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