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縫河葉的拉 鍊起老街溪流的歷史與變遷

2024/07/29 20:21
4,769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4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專訪]桃園市政府住宅發展處 工程助理 賴寬穎

      今天藍曬主題算是其中一項作品

      我們到時候會做一個縫河的植物牆

      照片

      老街溪,

      這條孕育著中壢的母親河,

      跟附近居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共融關係。

      照片

      [專訪]藝術家 郭奕臣

      這些葉脈其實是不是很像河流的造型

      藍曬工作坊就是一個縫河葉

      縫河的概念

      把人的空間

      環境生活的空間 

      跟整個這個老街溪是慢慢的越來越近

      我覺得就很像我們在這個拉鏈裡面

      好像我們是把它縫河起來

      照片

      把溪流沿岸植物的每一片葉脈當作河流,

      每一條拉錬作為葉脈的分支。

      透過藍曬技術,

      每一道藍染的紋路,

      似乎已記錄下老街溪流的歷史與變遷。 

      照片

      [專訪]藝術家 郭奕臣

      你去做造型

      你可以拉開或是怎麼樣

      讓它有點像一個河流的葉脈的造型

      我們大概曬個10分鐘到15分鐘左右

      曬完再到那個洗手台去冲洗

      用水彩的方式去做一些效果

      我們就會把最後大家的這個藍曬的部分

      就是用拉鏈去做一個葉脈

      把它拼在一起

      就是一個大的藍曬的縫河葉的一個作品

      照片


      當所有的拉鍊被定影、

      扣合成一幅完整的「縫河葉」時,

      它不僅是一件藝術作品,

      更是一個跨越時空的共同體,

      將居民與這片土地緊密的聯結在一起。

      照片

      [專訪]民眾 王玉青

      (老街溪)以前是有加蓋

      然後現在把蓋子拆開了

      除了是民眾的運動中心之外

      現在最大特點

      就是加入了人文藝術

      非常棒

      照片

      未來,「縫河葉」公共藝術的設置,

      將成為老街溪畔一道靜默而深遠的見證,

      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脈絡,

      延續著老街溪沿岸植物作為歷史的葉脈、

      記憶的支流的生命力。

      桃園市中壢區老街溪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