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車爭道 身障輪椅族的漫漫回家路

嵌入:
文字-A A +A

標一:  

身障輪椅族 漫漫的回家之路 

  

OS :  

在車水馬龍的市民大道上被迫與車輛同行、因電梯口太狹窄而導致進出困難、因坡坎而無法進入店內消費。這,就是黃百成的日常。 

OS :  

現年53歲的黃百成,不僅是一位重度腦性麻痺患者,也是南加大行銷研究所碩士與UCLA教育學博士,電動輪椅是他出行的必要工具,但他每天也面臨著諸多的困擾, 

  

BITE(黃百成)   

走人行道,有人在這裡停車子,沒有辦法、沒有辦法走騎樓,所以我就走路上,比較危險,但是沒有辦法,沒有辦法還是要走。 

  

標二:電動輪椅族 出門所需的勇氣 

 

OS :  

事實上,像黃百成這樣的人並不是個案,根據衛生福利部在112年更新的資料顯示,在121萬名身心障礙人士中,年齡1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工作率為20.79%,在肢體障礙者中,就業比率達26.84%,也就是說,台灣有30多萬名肢體障礙者,每天必須得經歷重重的阻礙,才能正常上班。 

 

OS :  

現年50歲的蘇愛惠小姐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在台北市通勤,雖然相較於她的老家嘉義來說,台北對身障者已經較為友善,但還是有些令人頭痛的地方。 

 

 

標三:人車雙重壓力 電輪族兩面為難  

 

OS :  

像是總是超出停車範圍的機車、人行道盡頭永遠過不去的狹窄空間,都讓蘇愛惠在人行道上寸步難行,而不得不行駛於車道。 

 

BITE(蘇愛惠) 

最常發生的問題是,我走在人行道上,可是到了盡頭因為沒有斜坡我下不去,所以大部分的時候,如果遇到那樣的狀況我就只能走在馬路上這樣子。 

 

OS :  

除了造成電動輪椅族自身的困擾外,行駛在人行道上的電動輪椅也壓縮了行人的行走空間,造成行人在行進時必須閃避。 

 

BITE(張同學) 

如果是很窄的人行道的話,就可能要停一下,然後看是誰要先過。 

 

標四:人行道設計不良 造成多次事故 

 

OS :  

依法電動車必須行駛於人行道上,但因為受到阻礙,讓黃百成不得不掉頭與飛馳的車輛爭道,沒想到就發生了危險,即使已經無比小心,在速度的差距之下,電動輪椅和車輛的擦撞還是在所難免。 

 

OS :  

而這樣的狀況不僅發生在黃百成身上,十年前, 蘇愛惠行駛在馬路上的時候,一輛計程車在行駛時未減速,將蘇愛惠撞倒,當時她趴在地上、雙手撐地,導致手骨骨折,在復原的兩三個月內,蘇愛惠生活中的大小事都需要別人幫忙。 

 

BITE(蘇愛惠) 

那這段期間因為我行動不方便,我的生活都必須要有人照顧,那段時間是最辛苦的時候。 

 

 

標五:盼身障者同發聲 讓政府重視路權 

 

OS: 

2020年5月,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初審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動力式輪椅在人行道上之行駛速率超過每小時6公里,違者處新臺幣三百元罰鍰。而電動輪椅在出廠時設定的速度上限就已經超過法案規定,在不合理的法規下,電動輪椅族不僅要被迫與車輛爭道,還要擔心罰鍰問題。 

 
OS: 

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的總幹事許朝富,也是一位輪椅族,他呼籲縣市首長積極處理人行道議題,也指出台灣身障者目前面臨的現況。 

 

BITE(許朝富) 

其實是需要更多人去告訴政府或相關局處,這件事情的重要,對但是坦白講台灣障礙者的狀況其實是從物理環境的阻礙讓他很少能夠真正參與到公共的事物。 

 

BITE(蘇愛惠) 

我是覺得如果可以的話讓所有的人行道都是平整的,尤其是店面不要有高低的狀況這樣子。 

 

BITE(黃百成) 

政府要立法,沒有立法大家都沒有辦法遵守,尊重權益。 

 

OS:這是他們的心聲,我們的社會,聽到了嗎? 

 

台呼    

採訪撰稿:黃慈語 

攝影剪輯:孔維恩 

音樂來源YouTube無版權音樂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333則報導
2,985則影音
57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58

力抗罕見白血病 用「美人腿」走出奇蹟

2024-06-05
瀏覽:
3,859
推:
1
回應:
0
5:52

海廢處理妙方 廢漁網滑麗變身

2024-06-02
瀏覽:
3,643
推:
0
回應:
0
3:06

百年工藝迎新生 漆藝走入你我生活

2024-06-02
瀏覽:
3,766
推:
0
回應:
0
1:40

鎔金薪傳 溫清隆金工之路

2024-06-02
瀏覽:
2,944
推:
0
回應:
0
5:20

化災為福 以原生種重新站起

2024-06-02
瀏覽:
5,788
推:
2
回應:
0
1:40

泥作工藝—傳統技藝的亙古之美

2024-06-02
瀏覽:
4,041
推:
0
回應:
0
1:37

越式洗髮盛行 一條龍服務超吸客

2024-06-02
瀏覽:
2,558
推:
1
回應:
0
1:39

精雕細「啄」排灣族圖騰 塗南峰藉木雕重獲新生

2024-06-02
瀏覽:
6,308
推:
0
回應:
0
1:34

高齡劇團偕青年 懸絲技藝盼流傳

2024-06-02
瀏覽:
2,920
推:
0
回應:
0

與車爭道 身障輪椅族的漫漫回家路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41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41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