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忠攜手青銀農民 邁向無毒行健村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羅宇盛、吳宸宇/宜蘭縣報導】座落於安農溪旁的行健有機合作社前方廣場,看到人潮許多的假日市集,實際一看發現,裡面除了販售行健有機米之外,還販售許多以「米」為主的加工品及蔬果,農民可以與顧客直接進行交流,現任主席林進忠持續帶領行健合作社舉辦農事體驗、也持續推廣每年舉辦插秧季、除了讓民眾能夠透過市集更加了解有機農業的好處,也可以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達到雙贏的局面。


↑行健有機合作社林進忠主席帶領企業體驗農事。照片提供/行健合作社

宜蘭行健有機合作社創辦人張美,因為看到農民在噴灑農藥時不慎吸入而中毒送醫,也看到農民辛苦在豔陽下耕種,卻無法獲得更高的報酬。所以她積極輔導農民由慣行農業轉型為有機農業,不僅能夠讓農民免於農藥的籠罩,也能夠擁有更好的市場價格。林進忠於2010年合作社成立初期就是社員,期間不遺餘力與張美及其他農民共同推廣有機,林進忠於2022年6月當選行健有機合作社理事主席。

農業轉型的契機   行健村有機農業的緣起

從小就出生自宜蘭縣三星鄉的農民世家,但是發現光靠種田收入無法維持生活,所以林進忠去考了公務人員,林進忠曾任職於監獄管理員、在鄉公所承辦農業推廣業務、也在大同國小辦理文書及會計等工作,2013年公務人員退休後,由於曾在三星鄉公所承辦農業推廣行政工作長達6年,透過這些經驗,讓林進忠更有自信的能夠總攬合作社事務工作。

林進忠說: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不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也不使用基因改造的產品,進行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通過有機認證,提供給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農產品。

行健有機合作社很幸運的有安農溪及行健溪所形成的天然隔離帶的先天優勢條件,能夠引用上游的安農溪作為灌溉用水,再將有雜質的農廢水引流排至下游的行健溪,如此一來,農業廢水就不會交叉污染。

而剛成立的初期,必須面對的挑戰接踵而來,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吸引農民加入行健合作社,當時張美認為「經濟誘因」是最重要的,必須先讓農民們有錢賺,大家才會想要加入。第二個問題是當時2010年剛成立行健合作社時,民眾對於有機稻米的接受度並不高,因為當時的民眾對於有機農業的瞭解不足,而有機稻米的價格遠高於慣行稻米,所以民眾自然會選擇便宜的產品購買,當時也因為缺乏銷售經驗,導致米種出來也不知道要賣給誰這樣的困境。張美在當時善用村長的資源,在起步時逐戶拜訪農民,並宣導有機農業的好處。


↑團體導覽體驗活動。攝影/吳宸宇

銷售困難  行健有機合作社的合作模式

為了推廣有機農業,張美農民大力宣導使用有機農法可以讓土地以及農民本身更加健康,現任理事主席林進忠說:「有機米的販售價格是慣行農業的大約三倍,雖然產量也因此減少,但在價格方面就會彌補回來。」林進忠表示農民其實在意的是價格,價格若越高,農民收入也會越高,而老年農民就更加願意去支持、實踐有機農業。

然而,除了透過宣導農民支持有機農法外,在銷售方面也需要靠每位社員的幫忙宣傳,林進忠說:「親友、同事、各種社會網絡關係,甚至拜託政治人物等,請他們推薦安全好吃的有機米。」在合作社方面則是請託輔導機關及輔導員,請求單位能夠協助推廣產品。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行健有機合作社在初期僅有11位成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超過45位成員,並在2011年就取得到慈心有機認證,現在每年行健米的銷量超過8萬公斤,成為全台灣數一數二的有機合作社。在運作方面,行健合作社提供完整的銷售渠道,首先建立網路銷售通路,幫助農民將產品銷售至全台各地,再來於2017年開始定期舉辦行健米好日市集,透過實體販售有機農產品,讓顧客可以直接與農民互動。

接著合作社對社員的生產進行指導與監督,確保有機米的產量以及品質,並且對有機米進行加工和包裝,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品牌形象。整體的合作模式走向契約收購以及共同行銷的模式,如此一來達成互生互利的局面。


↑行健合作社的營運模式。製圖/羅宇盛、吳宸宇

青銀共治 為合作社注入新血

隨著青年人口外流,大多年輕人就近選擇到台北工作,林進忠表示要吸引年輕人返鄉是一個挑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農民的生計問題,必須要提供足夠的經濟誘因,行健合作社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提高農民的收入。

首先,透過規模化的種植,降低生產成本。林進忠表示目前達到經濟規模的農地大約共七公頃,而合作社共同採買生產材料也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其次,合作社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合作社也與政府合作定期舉辦研習課程,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再來透過政府的補助,減輕青年農民購買農業器具的負擔。宜蘭縣政府也積極與行健合作社合作,採購有機農產品,作為學生的營養午餐。

目前合作社的社員,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農民年齡在40歲以下,他們的加入為合作社帶來更多改變,有些青農本身就是行銷相關科系出身,他們能夠透過網路行銷推廣有機米,年輕人通常有更加新穎、創意的想法,能夠與老年農民做思想上面的結合,產生出新的火花。

林進忠表示大部分來到有機合作社的年輕農民,大部分自己還是有其他的工作,因為青年農民擔心這些收入無法讓他們得以溫飽,所以也就是說,合作社若要吸引青年農民返鄉全心投入農業,勢必要持續採用規模化以及專業性的栽種模式。

行健合作社未來展望與挑戰

行健合作社從2017年開始每週六定期在行健合作社前方空地舉辦「行健米好日市集」,市集著重於食農教育以及環境永續,並舉辦農市體驗、農產品品嚐。市集不僅販售行健米,也有販售其他以有機農法栽種出來的蔬果等,透過市集讓小農與顧客的關係能夠更緊密。

除了市集外,行健合作社自2012年開始,每年定期舉辦「行健插秧季」,能夠讓遊客體驗到從插秧到採收,讓遊客更可以實際參與這片土地。如林進忠說:「除了讓我們的產品品質更好之外,希望大家可以真正來認識有機農業,舉辦更多的有機活動,讓消費者能夠真正接觸有機農業,跟我們做朋友,這樣才能夠擴大我們的市場。」

除了行健米之外,行健合作社也積極開發各種以「米」為主的延伸產品,林進忠說:「因為相信我們種出來的米品質優良,做成加工品應該也是好東西。」所以於2018年開會並討論決議開始製造販售其他米製產品。行健合作社最先以有機米發酵製成米醋,而發酵後也可以再經過蒸餾製成米酒,也有經過機器高溫、膨脹、定型所製成的米菓。談到合作社未來的規劃以及走向,林進忠表示目前正在努力充實合作社的營運量能,增加行健米的能見度,期許未來能夠擴大經營以及能持續開發出更多的產品,除了讓年輕人能夠看到有機農業的希望與未來,願意返鄉投入有機行列,也希望這樣的產品能夠讓民眾更了解有機產業的價值。

↑通過有機認證的行健米。攝影/吳宸宇


↑行健合作社以米為基礎延伸出更多米製產品。攝影/吳宸宇

採訪側記:

林進忠理事主席很熱情,在採訪結束後還招待我們米蛋捲、米菓、玄米茶,因為我們採訪時提早抵達,志工阿姨一看到就說:「把這邊當自己家就好!」,讓我們緊張的心情舒緩了許多,看到他們在市集內細心的與顧客解釋農產品的特色,以及為顧客推薦哪一顆水果吃起來最甜,這些都是人情味的展現。藉由這次採訪,我們可以得知行健合作社是一個充滿溫馨的地方。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7則報導
2,292則影音
71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62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2,394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2,651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2,974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304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173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540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588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3,972
推:
0
回應:
0
1:38

街頭畫家馬渝婷 從台灣畫到澳洲

2024-05-29
瀏覽:
4,266
推:
2
回應:
0

林進忠攜手青銀農民 邁向無毒行健村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80篇報導,共12,90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80篇報導

12,90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