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報導的起源小小有趣。原因是梅嶺車禍發生時,我們訪問高雄餐旅學院的老師請教遊覽車管理。因為我在歐洲有段時間,一直留意生活品質問題,而受訪的老師在歐洲當過導遊,我們的共同話題就很多。他提到義大利和德國遊覽車的管理對比很值得看看。這個想法記在心裡,後來七月因訪視宗教改革歷史到德國和義大利,就這麼巧是這兩個國家,向來很有熱誠的我就盤算把握這個機會,看看如何找到適當的受訪者與資料,當然,還有語文的障礙。
結果得到德國教授的協助,真的找到一位可愛的德國駕駛,並且在經過義大利部份我已經開始留意高餐教授的提示來觀察現象,就這樣從義大利到德國,一路注意,白天觀察,晚上則拉著教授和駕駛請教,終於實現這個採訪遊覽車的願望。
我查資料才發現,台灣過去幾年已經在遊覽車事故死了一百多人,實在很可觀,政府大力推觀光,一直辦活動,好像很少去關注遊覽車品質對旅遊信心的影響,尤其外國人的旅遊意願。但願這個世界上以嚴謹著稱的德國,怎麼重視人命的管理遊覽車方式,能給我們一點點不同的視野,使更多人意識到,我們要更安全的遊覽車品質。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http://tw.myblog.yahoo.com/gnu-6868
以往開日式車的經驗幾乎每部車在高速行駛時車身幾乎會左右搖晃,山路過彎時有種被拉的感覺就是因為車身過高 過重總總原因,導致於日系車必需加裝2~4只的避震器更離譜的是有的還要加裝平衡桿跟彈簧片, 以致於不讓車身搖晃嚴重.
在煞車系統方面都必須加裝灑水設備以致於不讓煞車過熱,就因日系車原本就是市區公車型的而台灣卻把它打造成跟歐系車體一樣的樣式,10年前當時日系的車子電磁煞車是台灣自己加裝的而歐系電磁煞車或油壓煞車是標準配備.
3年前打造的車只要傾測試幾乎都是加裝避震器和彈簧片或平衡桿而歐系的車幾乎不加裝,
日系與歐系的車結構本來就不一樣,本因打造時就該以性能結購的不同定一套標準,(舉例好比說裕隆的車架打造成賓士的車體這樣的車開上高速公路狂飆或山路猛踩煞車煞的住嗎?有人敢開或敢坐嗎?)而不是車子能載人就好.
undefined此影片引用於:
此影片引用於: http://tw.youtube.com/watch?v=ekYT2xqbTTg
新車打造是最標準的.無論車高 車重 車長已合乎公路監理的規定.事實擺在眼前,還不是一樣翻車,說什麼限制車齡老舊就不會翻車,只是每次只要出車禍時,因為媒體都會刻意過大報導,因而給民眾造成了錯誤的印象。真正嚴重的,是政府部門重視理論,卻不願接受實際上真正在開車的業者意見,而定出許多不合理的法規。
一部日本車和歐洲車的價格相差2百萬~3百萬,一部全新歐洲車打造好需要800萬,而一部日本陽春車只需要4百萬到5百多萬,真是一分錢一分貨, 歐規的車子安全性比日本車好.一般旅遊的行情和行程不會因為歐規或日規的車款不同價格上就會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