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宥蓁、魏國謙/新北市報導】點開《報導者》的文章,常可以在攝影欄看到鄭宇辰的名字。他是獨立媒體《報導者》的特約攝影記者,為《報導者》的新聞拍攝照片,並與《報導者》攝影團隊共同製作「影像講堂企劃」,希望拓展讀者對於影像敘事的想像。他也接商業攝影案、獨立製作攝影專題。透過他的影像創作,人性議題得以生動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獨立攝影者鄭宇辰,商業攝影、報導攝影,都在他的涉略範圍。 圖片提供/鄭宇辰
鄭宇辰畢業於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新聞系的訓練讓我看的面相比較多」他並沒有預設自己要做什麼職業,只知道自己對攝影以及新聞有興趣。大學畢業後前後在聯合報從事影音剪輯、也當平面攝影師的攝影助理,以參加《報導者》的攝影工作坊為契機,鄭宇辰成為《報導者》的特約攝影記者。目前是自由供稿者(Freelancer),身兼多職。是攝影記者、商業攝影師、攝影助理,也是一名影像創作者。
↑獨立攝影者鄭宇辰。 攝影/盧宥蓁
「對我而言那些情緒、反應都是十分珍貴與有趣的」鄭宇辰說。他關注「人」的內心。現代社會資訊流動過於快速,鄭宇辰說,太多吸引注意力的事物,讓人更難去關注內心世界。「這當然不是什麼好壞的問題」但他希望能夠多花時間在意自己覺得需要什麼,而不是被整個社會、或是意識型態操控而不自知。從他的個人專題、報導攝影中,也流露出他對「人」的好奇與關心,透過影像引發讀者反思。
《幸福以外》探討現代愛情的複雜樣貌
《幸福以外》是鄭宇辰二O一九年在報導者攝影工作坊創作的作品。人們對愛情的想像往往來自於愛情電影或是情歌,但愛情是一種非常複雜且私密的狀態,並無法被甜蜜與悸動概括。在該專題照片中,作為被攝者的一對一對的情侶們,在平凡的生活空間裡或是打遊戲、或是睡覺、看劇,進行著生活,這是這個世代的愛情的樣貌。在一段戀愛關係中,大多數時間並不如曖昧與告白的緊張、甜蜜,而是日復一日平淡的日常。鄭宇辰透過此專題攝影作品,探討在戀愛中男女的更多內心樣貌,帶領讀者拓展對愛情的想像。他也坦言此專題對他而言還未完成,隨時間過去,對人生、影像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體會,希望有一天能夠更深挖掘《幸福以外》的面貌。
《鬼是藏在心底的幽靈》
《鬼是藏在心底的幽靈》專題是鄭宇辰與另一位攝影記者,馬雨辰,共同創作的攝影專題。傳統民俗信仰,使台灣每到農曆七月,民間普遍比平時,更瀰漫著對鬼神的敬畏。以廟宇為中心,開展一連串的祭祀活動,家家戶戶也為中元普渡擺起供品桌,神壇的紅色燈火,四散點綴在現代城市中。兩位拍攝者從小浸淫在台灣傳統民俗信仰的文化中,但並非虔誠的信徒,他們以此視角,紀錄在此氛圍的台灣人們的特殊心理狀態、以及景象。並藉此專題探討:人們害怕與敬畏的,或許是想像出來的心魔。
為文字報導拍攝新聞照片
他在《報導者》配合文字記者要跑的新聞,了解議題想要寫的情緒、立場、故事,再判斷要如何拍攝,來加強文章敘事的完整性。「跟文字(記者)一起工作就好像是兩個不同專業的人,要一起將最好的作品呈現出來」。
↑鄭宇辰為《報導者》〈「紅盤價」與「包銷制」──撐起台灣雞蛋產銷40年的老舊機器正待改革〉報導拍攝的照片。 圖片提供/報導者
在〈「紅盤價」與「包銷制」──撐起台灣雞蛋產銷40年的老舊機器正待改革〉報導刊於蛋荒爆發的二O二二年二月,旨在帶領讀者了解雞蛋產銷運作機制。鄭宇辰拍攝的照片及帶讀者到產銷現場,在畫面中呈現雞蛋生產端,大量正在被揀選成為商品的雞蛋,揭露雞蛋到餐桌前的旅程,也使文字報導更加生動。
↑鄭宇辰爲《報導者》〈不進納管大門的萬家農地違章工廠,他們盤算什麼?〉報導拍攝的照片。 圖片提供/《報導者》
台灣農地違章工廠問題由來已久,政府爲解決此亂象,修訂《工廠管理法》要納管農地違章工廠,在二O二二年三月十九日迎來申請納管期限。未申請納管的違章工廠將被斷水斷電無法經營,卻有部分工廠因土地租賃等問題沒有申請納管,而政府也不願介入協調,工廠進退兩難。鄭宇辰拍攝工廠主參與「未登記工廠管理與輔導說明會」情形。照片中可見工廠主們專注閱讀文宣、聽講,欲了解自己工廠未來去路。畫面映照出工廠主被夾在地主與政府政策中間,雖想有所作為,卻束手無策的現況。
打開影像的思考——「影像講堂」
「影像講堂——在地紮根攝影計畫」的〈當代攝影書十二講〉是鄭宇辰於二O二一年拍攝的專案,每集十幾分鐘的影音,介紹兩本攝影書,解析不同「類型」、「國別」的創作運用影像的概念與手法。此專案引領讀者打破「書籍」只是影像內容的載體的概念:「攝影書」從書籍媒材、編輯手法、都是敘事呈現,讓閱聽眾重新理解攝影書以及影像的關係。另外,也娓娓道來不同國家的攝影書脈絡與特色,帶領閱聽眾一窺不同文化歷史脈絡,如何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影像創作。
該專案的誕生起因於《報導者》攝影部主任想跳脫新聞攝影的框架,推動更多元的影像的思考。希望能夠告訴更多人「影像敘事」更廣闊的可能性。
「攝影就是另外一種語言,跟文字一樣,沒有哪個比較重要。」鄭宇辰說。新聞攝影、商業攝影、藝術創作⋯⋯,攝影看似類別繁多,但本質都是要傳遞一些思想跟訊息給讀者,重點在要如何運用「影像」這種媒介,精準傳達。此專案的宗旨,也和鄭宇辰理念不謀而合——希望能夠不受類型定義,靈活運用影像的表現來傳遞訊息。
獨立攝影記者的維生策略
「我在《報導者》這邊的工作比較不會考慮維生的問題」他說。「大部分我在這邊做的事情,都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事。」鄭宇辰坦言,作為攝影記者供稿給媒體,並不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商業攝影才是他維生主要的管道。他說,商業攝影其實比較像是服務業的性質,盡可能理解顧客的期待,然後將自己能做到的、能想像到更好的可能回應給客戶。他會以不同的姿態跟不同的攝影師溝通、共事,以求完善。「有時候做理想的事,不會馬上回饋到金錢層面。」
採訪側記
訪談過程也像是一次系上系友職涯分享,除了構思該如何將素材組合成一篇報導之外,作為同校系的學弟妹,我們也純粹的從學長的談吐當中得到很多啟發。新聞系出身的攝影記者,帶有更敏銳的人文視角。影像只是文字以外的另一個敘事語言,要將一個故事說好,就是要找到最適合的語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實在是非常有意義的報導
實在是非常有意義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