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的樣態多元,最常見的事人們在網路上以人身攻擊、污辱、酸言酸語等言詞批評當事者,
然而不單只有明顯言語攻擊才稱作網路霸凌,今天要談的網路霸凌中的排擠行為,
在生活中「排擠」大家應該多少有聽過,並將其稱之為關係霸凌,而在網路上要如何產生排擠呢?
現在許多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LINE、社群平台,能與同學朋友們能互加好友得以在上學以外的時間聯絡彼此,
透過網路通訊軟體可以一對一聊天,也可以設立群組讓多人同時在聊天室暢所欲言,
然而群組的設立也可能成為增加排擠傷害強度的利器!
網路中的連結對青少年來說是關係友好的象徵依據,當孩子遭受排擠時這些連結也將一一瓦解,
霸凌者可能會私自創立少了某人的群組、故意已讀不回受害者的訊息、解除封鎖好友、退追蹤等等行為,
而當相處情境轉移到學校時,也將受害者排除在外,甚至故意在他面前談論另開群組中他所不知道的話題。
「網路排擠」的事件容易被大人忽略,也可能因為並未直接看見傷害而希望孩子別想太多、認為這又不會怎樣找別的朋友就好,
然而網路排擠讓孩子的孤獨感更深,他們難以從其他情境中尋得友誼分裂的蛛絲馬跡,而是一瞬間自己將不再屬於這群朋友,
孩子可能感到慌張、被冷落、孤立、被拋棄等等情緒,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說,說出來的語言可能是「我被排擠了、他們不跟我好了」,
似乎沒有足夠的張力讓所有大人警覺這件事情對孩子帶來的影響並且給予協助。
而身為家長、師長,當我們知道孩子遭受現實+網路排擠,該怎麼辦呢?
當孩子遇見肢體衝擊、語言攻擊時,基於人身安全,家長及老師有明確的可介入時機,阻止霸凌者持續的具體傷害行為,
然而關係霸凌、網路排擠卻是隱藏在平日的生活中,
即便師長們知情正在發生這樣的事件,而要如何介入、何時介入都會是需要契機及掌握平衡,避免受害的孩子反而遭到更強烈的霸凌。
家長的陪伴面對及同理是孩子最重要的依靠,我們可以協助孩子停止遭受惡意的排擠及攻擊,但我們無法替他們交朋友及建立新的關係,
當孩子在友誼關係中受挫時,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家長要成為陪伴及傾聽孩子的角色,
了解孩子發生什麼事了、這件事情他的感受如何、對方通常會用什麼態度面對孩子、他又會怎麼應對、那孩子覺得該怎麼辦呢?
從這些問句先確認孩子目前處在的狀況及安全,別急著告訴孩子辦法,相信孩子有能力思考可以怎麼做,這可能會是最適合他的,
大人只需協助釐清這樣的方法可不可行?會不會可能傷害到他人及自己?
在這樣的陪伴之下,家長成為孩子強壯的後盾,孩子在未來能有更強大的復原力建立新的友誼!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