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二個月的安眠藥之後,某天我看到鄰居,居然完全想不起他的名字!」惠琪小姐提起安眠藥副作用時,這麼說。
阿民哥吃了三年安眠藥後發現:「當時吃藥的副作用,像是易怒和記憶變差,都是我太太要承擔和面對。」
曾經努力幫助母親戒藥,最後戒藥成功的希望小姐說:「之前媽媽斷斷續續有在吃安眠藥,我知道她吃的是史蒂諾斯。有一次,我五點多起床,看到媽媽在弄她自己的東西,於是我叫她,她卻完全沒有回應我,感覺像是夢遊。我親眼見到媽媽出現史蒂諾斯盛傳的副作用:夢遊。」
安眠藥在台灣氾濫
安眠藥在台灣氾濫,十年來用量節節攀升,已成問題。
安眠藥著名的副作用包括:記憶力衰退、夢遊、易怒,就印在藥物說明單(仿單)上。但開藥醫生若不警告,通常領藥患者也不得而知。
根據2020年健保署公布的2018年藥品使用量分析報告,國內最常使用的安眠藥是成份為佐沛眠(zolpidem)的使蒂諾斯、柔拍等藥物。僅僅這一類成份的安眠藥,申報數量就超過一億四千三百多萬筆。若把所有相關的鎮靜安眠藥數量加總,竟可高達約九億五千萬顆。(註1)
一項為期十年的研究「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型態(REAP)」,從1999年至2018年,比較了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等國家的精神科藥物處方。在多樣的研究角度下,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台灣開立安眠藥處方的比率,為亞洲最高。根據台灣精神科醫生自己的說法,台灣在安眠藥的使用比例上,不僅是亞洲第一,甚至與其他各國相比,也僅次於智利,位居世界第二。
這麼多人吃藥,又吃那麼多。新的用藥人口不斷加進來,原來服藥的人,卻持續吃藥。2017年健保署公布的數據中,一口氣開安眠藥超過兩週的處方,近360萬張。而兩週內的處方,則約2600萬張,非常驚人。(註2)
安眠藥一吃成主顧,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服藥史,大有人在。民眾對公民人權協會的反應及投書,正反應了真實的狀況。如此長期的服藥,真的沒問題嗎?
安眠藥安全療程只有四週
台北醫學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曾對媒體表示,連續服用安眠藥超過3個月,恐怕就有成癮的風險。李信謙主任說,安眠藥不是永無止盡地吃,如持續服用超過3個月恐有成癮風險,通常不建議長期使用安眠藥,短期治療通常不超過1個月。
製藥廠承認,安眠藥的療程只有四週,這包括減藥戒藥期在內。翻開民眾常使用的助眠藥仿單:使蒂諾斯、柔拍(成分為佐沛眠zolpidem)、宜眠安,白紙黑字的寫著,療程不該超過四週。贊安諾、景安寧、樂耐平、安定文和悠然的仿單明文印著,長期服用會有藥物依賴。
氾濫的安眠藥、鎮靜劑,多歸類在精神科藥物抗焦慮劑的範疇。而抗焦慮劑絶大部分都是管制藥品。管制藥品之所以需要管制,就是因為它們具有成癮性及濫用性。
為了避免這些藥物遭到濫用或流入其他人手中成為毒品,在使用及管理上,安眠藥比一般藥品有更多的限制。管制藥品都是處方藥,須經由醫師看診後,憑醫師開立之處方箋,才能至藥局領藥。
既然有成癮性及濫用性,連續吃上幾年或十幾年的安眠藥,天天吃,就不是正確的用藥節奏。也就是說,沒有一款安眠藥、鎮靜劑,該列在慢性病處方箋,甚至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當中。
然而安眠藥和鎮靜劑不像其他慢性病處方箋,需要附檢驗報告才可以開立。它不但沒有檢驗報告的要求,還可以超過仿單所建議的療程的上限,簡直是藥族的「特權階級」。
然而,誰該出來警告服藥民眾,讓他們清楚知道,安眠藥幾年或十幾年吃下來的後果,可能出現記憶衰退、夢遊、中風,甚至癌症?
安眠藥不良後果鮮為人知
臨床精神病學雜誌2012年4月發表,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所做的分析研究,追蹤6萬名服用安眠藥的患者,發現使用鎮靜安眠藥物超過2個月的人,相較於沒有使用鎮靜劑安眠藥的人,發生癌症的風險高出了19% (註3)。
2014年4月精神病學臨床神經科學期刊,也曾發表一篇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所做的研究,它利用2000年至2003 年的數據,調查苯二氮平類藥物(BZD),即贊安諾、景安寧、樂耐平、安定文和悠然,與突發的中風事件,兩者有什麼關聯存在。
研究發現,40歲以上,使用鎮靜安眠藥的人,如果僅短期服用(14天),的確可降低82%出血性中風的機會。畢竟長期不睡覺,會傷害腦部機能。然而,若長期服用(95天以上),反而會增加平均2.22倍突發性中風的機會。此研究推論,短期使用鎮靜安眠藥可能有暫時的神經保護作用,但是長期服用則可能造成不利影響(註4)。
根據2018年11月12日,刊登在F1000 Research生醫領域線上期刊平台的一篇研究,安眠藥會導致死亡、感染、抑鬱、癌症等風險的不良後果。基本上,長期服用安眠藥的可能結果為:車禍、跌倒等意外;夜間死亡;嚴重感染症;嚴重憂鬱;癌症;整體死亡風險增高。除此之外,對患者並沒有其他顯著的好處(註5)
(上圖截錄自國衛院論壇110年工作坊:失眠之評估與處置)
癌症風險、突發性中風、發生意外風險等。從這些研究可以了解,如果有任何人告訴您安眠藥的好處,談的是短期使用。對於短期降低焦慮讓身體放鬆、適度休息,表面上看來是有幫助的。但是長期使用,就算拿放大鏡去找,也難發現好處。
為期十年的研究「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型態(REAP)」,指出台灣醫界開立BZD類安眠藥(贊安諾、樂耐平)的比例,大幅高於歐美國家。美國29至49歲憂鬱症患者,併用BZD類藥物的比率僅10.6%,然而台灣憂鬱症患者,併用BZD類藥物的比率則占了近90%。從用藥時間長度做比較,美國用藥超過六個月的病患,僅占所有病患的1.3%,然而研究估計台灣用藥超過六個月的病患,則超過了50%。(註6)
醫生開藥不手軟
誰對國人開安眠藥不手軟?2017年健保署資料顯示,開立鎮靜安眠藥處方的第一名是精神科。占全台醫生總數僅3%的精神科(身心科),開立的安眠鎮靜藥處方箋數量超過976萬張,占了全台總數的三分之一。(註2)
面對十年來一路攀升的安眠藥用量,去年(2021) 國家衛生研究院邀集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臺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建言書》,對以上所提安眠藥的副作用和不良預後情況,也多所著墨。最後結論提到安眠藥、鎮靜劑的處方原則:最低有效劑量、間斷使用、短期處方、逐漸減藥。
暢銷書《真原醫》作者楊定一博士認為,大眾普遍對於睡眠抱持錯誤的期待。他在《好睡:新的睡眠科學與醫學》指出,多數人認為好的睡眠就該「一覺到天亮」,但美國曾有歷史學家歸納文獻後發現,以前的人通常會在半夜醒來1、2個小時,前後各睡4個小時,而半夜醒來的這段時間其實是人最放鬆、最自在的時候。楊定一指出,整晚連續睡8小時,可能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發明」。究竟該睡多久呢?其實每個人都不同,如果為了害怕失眠而焦慮,那麼這種焦慮就讓人難以入睡了。楊定一表示,不把睡眠當作一個問題,自然也就沒有「失眠」這個東西了。
台灣安眠藥氾濫已到精神科醫生自己也看不下去的程度。精神科醫生蘇冠賓曾說,德英兩國的非藥物治療有國家保險給付,像是認知行為治療或光照、營養、藝術療法等,在德國住院的精神科、身心科病人,高達半數不用藥物治療,這些作法值得台灣借鏡。(註6)
蘇冠賓醫生還呼籲,精神科醫生應隨時提醒病患,如果已經長期使用鎮定安眠藥,也有動機想要戒除,請盡快和醫生討論,在醫生的協助之下,慢慢處理藥癮和睡眠的問題。如果醫生不願意討論如何改善長期的依賴,甚至跟您說長期使用安眠藥沒有關係,建議直接換醫生。(註7)
提醒您,請不要因為閱讀本篇資料,自行突然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這樣可能造成危險,民眾應該尋求有成功協助戒斷經驗的醫師及藥師,協助減藥停藥。
CCHR官網的替代醫療資源平台:http://www.cchr.org.tw/?page_id=445
(註1)2018健保藥品使用量分析檔REPORT201907_200200602
資料來源:https://data.gov.tw/dataset/22131
(註2)聯合報元氣網2019-01-04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574081
(註3)Kao, C.H., et al., Benzodiazepine use possibly increases cancer risk: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aiwan. J Clin Psychiatry, 2012. 73(4): p. e555-6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579162/
(註4)Huang, W.S., et al., Benzodiazepine use and risk of stroke: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14. 68(4): p. 255-6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829937/
(註5)Kripk DF. Hypnotic drug risks of mortality, infection, depression, and cancer: but lack of benefit
Version 3. F1000Res. 2016; 5: 9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90308/
(註6)聯合報元氣網2019-01-04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574052
(註7)蘇冠賓部落格
cobolsu.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