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瞑蛇的傳說-現今曾文溪的爭還故事onTV

嵌入:
文字-A A +A

青瞑蛇傳說-現今曾文溪的爭還故事
圖/文  小喬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楊宏裕老師講述 善化當地因曾文溪水氾濫民謠) 
肚伯阿香香  肚伯阿香香  有人哭子 也有人哭尪
這就是洪水過後 肚伯阿都會爬起來在草上頭  
那就去抓肚伯阿吃 那順道哭子 也哭尪

曾文溪為台灣河川之一      歷史紀載中有4次的大改道   
早期曾文溪因下游改道頻繁  造成許多生命的消逝與財產損害  
同時也帶來營養的土砂   滋養著下游農作的豐收
而這條曾經氾濫的河流      被當地譬喻為青瞑蛇  

(訪談01-楊老師講述曾文溪四次改道與後來穩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探究曾文溪下游現今地景面貌  
與維護流域永續經營的課題
曾文社區大學    今年辦理系列的水文探查活動
邀請對曾文溪流域 研究多年的楊宏裕老師
提供有興趣民眾   共同走讀曾文溪下游的面貌
從中感受母親河   每一段改道後的變化過程

(導覽01-楊老師3月18日第一場查前講座 講述蘇厝的王先生的地景故事)

針對4月24日實地勘察內容中  
站在渡仔頭溪的仁愛橋上 可看到 防範大水的大片牆仔  
是守護渡仔頭庄內的安全與預防洪災的威脅

(導覽02-楊老師講述渡仔頭庄內因三溪環繞地勢所造成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著176縣道的西庄 可以看到葫蘆埤的水利設施 
這是利用兩道水門來調節結埤塘的囤水與預防溪流氾濫

(導覽03-楊老師講述位於西庄葫蘆排水系統的用途)

行踏麻豆支線水路橋的同時   
可以感受葫蘆埤累積的水    是流向著南邊的曾文溪水門

另在麻豆區寮仔廍的榕樹邊    
可以看到早期用來減少洪水衝擊的橫堤   
是庇佑著 住在崁頂 居民的安全

(導覽04-楊老師講述寮仔廍地形的崁頂與崁腳介紹)

經過整頓後的曾文溪   現今已穩定流過麻善大橋的下底
並在胡厝寮的堤岸上   除了可以遠望麻善橋上頭的標誌外
也是給亂竄的青冥蛇 有一個喘氣的空間  

溪尾排水受曾文溪水 倒灌的影響  
內水難以排除 而造成水患 頻傳
為了興建蘇厝滯洪池外
施工的過程中     意外出土著早期水利的軟箭設施

(導覽05-楊老師講述蘇厝滯洪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溪埔寮與溪南寮都可以看到  因曾文溪水氾濫的歷史蹤跡  
出土的舊廟柱是印證   舊聚落 曾經在蚵殼港的遺跡
在溪南寮也有 扛茨走溪流 的特殊生活方式

(導覽05-楊老師講述扛厝走溪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曾文溪口 可以觀察興建曾文水庫後
改變原早溪流的自然生態    造成大量的土砂囤積在上流
使溪口的浮崙漸漸來消失     產生海岸線 退後的危機
是一連串水利設施插手後    所面臨的新課題

(訪談02-楊老師講述曾文社大辦理今年曾文溪踏查活動的心得感觸)

曾文社區大學透過現今曾文溪探查活動
讓民眾認識曾文溪200年內  所發生的大細故事
從中感受母親河對在地的影響

(訪談03-參與學員/林建任 心得訪談)
(訪談04-參與學員/吳靜鴻 心得訪談)

同時藉著人工的水利設施  
為此讓大家作伙學習 如何順應自然 
找出與環境鬥陣的生活方式

(訪談05-曾文社區大學/黃瓊恩主任 講述現今曾文溪共生共榮的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民記者/洪煥喬  台南麻豆區採訪報導 

影片背景音樂引用自 copyright-free background music
【中國風】無版權背景音樂-孤獨的巡禮

感謝Youtube/林小忠分享灌蟋蟀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感謝以下受訪者-----


1.曾文溪地景踏查/楊宏裕 老師


2.曾文社區大學/黃瓊恩 主任


3.參與學員/林建任  哥哥

4.參與學員/吳靜鴻  姐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文社大公民新聞班

地址:721台南市麻豆區北勢里北勢寮70-11號

電話:06-5703100轉6131-6136|專線:06-5703122|傳真:06-5700191

電子郵件:au0201@mail.au.edu.tw

Copyright © 2022曾文社區大學All rights reserved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5

加入時間: 2020.11.23

小喬流水

加入時間: 2020.11.23
84則報導
84則影音
4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4:12

從「小事報」傳遞藝術團隊與總爺的連結

2023-09-04
瀏覽:
22,814
推:
219
回應:
0
3:25

梅嶺淨溪活動的省思

2023-08-28
瀏覽:
28,989
推:
154
回應:
0
3:54

麻豆水崛頭與倒風內海的故事

2023-08-14
瀏覽:
12,001
推:
167
回應:
0
4:35

生態養殖的Q彈手作鯛魚丸

2023-07-31
瀏覽:
75,965
推:
286
回應:
0
4:44

甜根子草與石子瀨社區的邂逅

2023-07-03
瀏覽:
37,139
推:
124
回應:
0
4:13

休耕稻田的綠肥小旅行

2023-06-19
瀏覽:
16,890
推:
207
回應:
0
5:50

用遊戲再創社區空間的生命力

2023-06-05
瀏覽:
12,262
推:
95
回應:
0
3:35

梅嶺社區小旅行創造梅醬的滋味

2023-05-29
瀏覽:
15,581
推:
91
回應:
0
5:09

文夏故事館傳唱寶島歌王的故事

2023-05-23
瀏覽:
9,249
推:
206
回應:
0
8:31

青瞑蛇的傳說-現今曾文溪的爭還故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1,897篇報導,共12,49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1,897篇報導

12,49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