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人與水的共生-走讀大地水脈

2022/04/21 08:00
6,015次瀏覽 ・ 7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照片

      人與水的共生-走讀大地水脈
      圖/文 公民記者/小喬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曾文社大/黃瓊恩 主任講述4月9日講座踏查前宗旨

      曾文社大特別是針對流域經營呢 我們從今天老師的演講中
      可以看到 整個的歷史脈絡 地景 那在這個過程中 也可以讓我們了解到
      像是在灌溉系統上面 怎麼要造福這一些人群 真的就是讓我們可以飲水思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生命的源頭    自古以來人民逐水徛起
      台灣的用水歷史    從鑿井與應用 天然人工的埤塘
      到引溪建設水庫 水圳等  
      水源的穩定性  能帶來一年農作的豐收
      一直到自來水的普遍  大多數的人民也漸漸淡忘
      曾經與水生活和 珍惜水資源的精神

      照片

      以推動農業與水環境結合的曾文社區大學 
      4月9日以 佮曾文溪共榮為主題
      舉辦年度第二場水文講座  
      邀請地理學者楊宏裕老師 
      從曾文溪下游的水圳埤塘等 作為查前導覽
      提供參與民眾認識地方的農情水文
      也接續隔日的探查活動  有了理論與地景的實務印證

      (訪談01-楊宏裕老師講述4月10日踏查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查當日 首先走訪官田葫蘆埤
      在堤岸旁可以看到引葫蘆埤水 灌溉的大片田園 

      照片

      (導覽01-楊宏裕老師講述葫蘆埤北邊灌溉的由來)

      沿著北埤小路來到番子田別線的供水水門
      是嘉南大圳透過水門與   葫蘆埤灌溉用水  形成調節性的連結

      照片

      (導覽02-楊老師講述供講述葫蘆埤水閘門用途)

      來到南側的埤塘
      可看到釣客在湖畔放釣的景觀
      也能行徙在吊橋上 感受田園的清閒感

      照片

      (導覽03-楊宏裕老師講述南埤的高鐵造成水雉的遷移)

      近年在觀光產業的發展下   分佈嘉南平原誠濟的埤塘  
      也隨人發展成特色景點  
       
      如六甲區菁埔埤的落羽松  是遊客打卡拍照的聖地
      同時也透過觀光 讓遊客認識埤塘的故事

      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的建設
      讓嘉南平原整個埤圳灌溉  完成了串聯

      照片

      取曾文溪水的烏山頭水庫
      與民國62年開始啟用的曾文水庫
      穩定供應  嘉南平原的灌溉用水

      照片

      (訪談02-楊宏裕老師講述大圳埤塘下多功能灌溉用途)

      眺望戀占石涼亭下的導水線  
      是承接了烏山頭水庫   百年流出來的水  
      運送至分歧工作站   開始了南北幹線的分流  
      這是灌溉嘉南平原   一個重要的水利設施

      照片

      循圳道南幹線來到官田的水路橋 
      這是建設水庫時   曾經運輸砂石的線路
      同時也是日本時代糖廠的採收區域

      照片

      (導覽04-參與學員/洪秋林 分享官田渡槽橋與台糖鐵路的歷史)

      嘉南大圳與周遭部分的埤塘
      現今已納 入山海圳國家綠道

      照片

      雖然人與水的關係  已轉變為觀光產業
      但不能遺忘的是    台灣米倉背後的母親河
      以及曾經為這片土地  付出貢獻的人

      照片

      (訪談03-楊宏裕老師講述帶大家走讀山海圳綠道獨特地景介紹)

      曾文社區大學透過埤圳與 
      內海的地景踏查活動
      讓參與民眾走讀流域的地景變化
      在推動地方知識學的場所中  展現出社區大學作伙共學的精神

      照片

      (訪談04-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楊志彬 秘書長 分享曾文社大共學精神)

      藉著水文化的追溯   學習與感受水共生的智慧

      照片

        

      (訪談05-參與學員-蔡旻芝 小姐心得分享)
      (訪談06-參與學員-陳淑珍老師 心得分享)

      紀錄著每一段  在地歷史的水文化  
      永續傳承在每一個 台灣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

      公民記者/洪煥喬  台南麻豆採訪報導

      影片背景音樂引用自 copyright-free background music
      【中國風】無版權背景音樂-雨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感謝以下受訪者-----

      照片

      1.曾文溪地景踏查/楊宏裕 老師
      2.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楊志彬 秘書長
      3.曾文社區大學/黃瓊恩 主任
      4.參與學員/蔡旻芝 小姐
      5.參與學員/陳淑珍 老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

      曾文社大公民新聞班

      地址:721台南市麻豆區北勢里北勢寮70-11號

      電話:06-5703100轉6131-6136|專線:06-5703122|傳真:06-5700191

      電子郵件:au0201@mail.au.edu.tw

      Copyright © 2022曾文社區大學All rights reserved

      台江國家公園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