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飛閱曾文溪下游與水共生的地景故事

2022/10/12 08:00
5,533次瀏覽 ・ 41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12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照片

      飛閱曾文溪下游與水共生的地景故事

      圖/文 小喬流水 

      以下為FHD youtube版本:

      ------------------------

      曾文溪為台灣第四大河川 全長大約138公里   

      諸羅縣志記載中  曾文溪舊名叫做灣裡溪

      佇1823年因連日豪雨中  致使流向歐汪的溪水造成大改道

      後來又擱發生了幾次的大水   造成許多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害

      也因此曾文溪被當地譬如是青暝蛇

      照片

      (訪談01:楊宏裕老師講述曾文溪經改道後到1930年代曾文溪才逐漸平緩)

      ------------------------

      從曾文溪渡槽橋(水路橋)  這是曾文溪下游的開端  

      是曾文溪出內山了  溪水漸漸來平緩的所在

      除了有保存百年前 舊的水路橋外  可以看到5條橋橫切過曾文溪的壯觀畫面

      照片

      (導覽01-楊宏裕老師講述5條橋橫切曾文溪下游的地景)

      秋天時 是猴蔗花開的季節   
      溪畔形成了一片美麗的白色景觀

      -----------------------

      向前2公里  來到曾文溪行水區的渡仔頭庄
      因長期受水患之苦   佇這可以看到一道防範大水的城牆
      是守護庄內安全與預防洪災的威脅

      照片

      (導覽02-楊宏裕老師講述渡頭村的地景面貌)

      經過官田溪的尾站  可以看到鐵道舊橋的遺跡

      -----------------------

      延續鐵道舊橋下底的曾文溪    向前大約2.5 公里 
      畏北邊看過是西庄水路橋  經過兩道水閘門的控制  
      是葫蘆埤累積的水流向著曾文溪的出口

      照片

      過曾文溪水門向前大約700公尺    可以看到台灣高鐵的路線經過曾文溪
      佇周圍田園可看到一連串的卡車   駛向著曾文溪岸來運輸土砂
      這是第六河川局 定期來維護溪岸的整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繼續向前大約500公尺  佇北邊的麻豆區寮仔廍
      從一叢大榕樹可以看到早期用來減少洪水衝擊的橫堤 
      這是人工興建的水箭  守護著住在崁頂居民的安全

      照片

      (導覽03-楊宏裕老師講述寮仔廍地形的崁頂與崁腳介紹)

      ----------------------- 

      過崁頂的人工土堤 向前2.5 公里  
      沿途的地景是曾文溪100年間 沖積的半月形平原
      佇在也可以看到串聯麻豆與善化的麻善大橋

      經過整頓後的曾文溪    現今已穩定流過麻善大橋的下底
      佇兩岸的田園  可以看到農民取水方便 所興建的小水池

      佇溪南邊也有一片廣大的平原  這是天然產生的滯洪區
      是給亂竄的青暝蛇    有了一個喘氣的空間 
       
      (導覽04-楊宏裕老師講述在胡厝寮堤防離曾文溪3~4公里的滯洪平原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續龐大的內地  往西南方向3.5公里
      可以看到保護堤岸與改變水流的 岸
      鄰近的溪尾排水受曾文溪水倒灌的影響  
      內水難以排除 為改善安定地區水患的問題
      市政府也興建蘇厝滯洪池   進行對防洪的建設 
      同時也打造堤岸公園   提供在地民眾假日有一個休憩場所
      佇施工的過程中   意外出土著早期的軟箭設施

      照片

      (導覽05-楊宏裕老師講述蘇厝滯洪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蘇厝滯洪池沿著後營大排向北 
      大約3公里的所在  可以看到殘存的斷頭河遺跡

      照片

      這是1823年前  曾文溪舊流路必經的水路
      西北邊的麻豆支線頂頭   也可以看到連綿不斷的太陽能面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過台17線的七股堤防       此時河面已呈現壯闊的景觀  
      溪畔的面貌也為農田轉變成魚塭  漲潮時可以觀察到  曾文溪水倒流的情形 
      溪水中的鹽分帶來豐富的養分    可以滋養著魚塭裡面的水產

      照片

      沿途至出海口的大轉彎   可以看到一連串的蚵棚 排列佇曾文溪面上
      接近黃昏時  當地的漁民也開始 至蚵仔棚採收蚵仔
      這是一天美好的豐收    航行佇溪面的船隻 也依序返來港口

      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曾文溪口可以觀察沙埔的變化
      是興建曾文水庫後  造成大量的土砂囤積在上流  改變原早溪流的自然生態   
      使溪口的浮崙漸漸來消失    產生海岸線退後的危機

      照片

      (訪談02:楊宏裕老師講述因曾文溪口於興建水庫後造成下游缺砂的問題)

      曾文溪下游大約39公里  透過每一段的地景故事  
      給民眾加深對曾文溪的了解與認識  為此讓大家作伙學習如何順應自然
      佇取用水資源的同時   可以找出 人與水共生共榮的生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

      公民記者/洪煥喬  台南七股區採訪報導

      影片引用自Youtube免版權音樂/靜心

      透過這部影片 讓大家更能省思興建水庫後
      能思考下游生態的改變  水與人共存共生的 順應自然的課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01.溪說台南: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
               作者/ 楊宏裕老師

      02.曾文社區大學/黃瓊恩 主任

      03.曾文社區大學/主任秘書-黃蕙敏 
               
      04.曾文社大公民新聞班/指導老師-許譽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

      曾文社大公民新聞班

      地址:721台南市麻豆區北勢里北勢寮70-11號

      電話:06-5703100轉6131-6136|專線:06-5703122|傳真:06-5700191

      電子郵件:au0201@mail.au.edu.tw

      Copyright © 2022曾文社區大學All rights reserved

      曾文溪出海口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8:30
      ▶︎ 03:50
      ▶︎ 06:16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