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水稻育苗機---邱德旺

2010/08/03 09:58
6,216次瀏覽 ・ 25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99.7.9 

「鄭成功的父親叫什麼名字?鄭芝龍,那鄭成功的母親叫什麼名字?失敗!因為失敗為成功之母。哈!哈!哈!我來這兒不是來講成功,而是講失敗!」~三大牌水稻育苗機創辦人邱德旺先生演講開場

邱德旺先生五歲時居住屏東,二次世界大戰,家人從房子跑出來躲炸彈,前方跑的14歲哥哥和10歲姐就在眼前瞬間「爆空」,完全找不到,母親被碎片割成重傷,父親被倒下來的屋子壓傷。

房子毀了,一家人坐在牛車上北上嘉義投靠親戚,戰亂中沒有買賣也管制不能炊煮以免引來敵軍,靠著僅有一布袋的地瓜籤、一桶水沿途供牛和人吃,來到母親娘家。

「外甥吃母舅」屬蛇的他提早和其它親戚孩子一起去唸書,一日和二舅的孩子吵架,對方放鄰居的狗嚇他,後來只要去上學,經過那家鄰居,狗就跑出來狂吠,嚇的他根本不敢去學校,在路邊哭的他還曾被鄰居載回家,於是那年就沒有繼續唸書。媽媽又安排他去唸漢學,唸不到一個月毛筆、墨盤全不見,媽媽忍不住問「你要讀什麼?」,過1年滿足歲,重新進入學校,6年來唸第1名畢業,保送到初中。邱德旺先生覺得自己很幸運,當時父母窮到連鬼都不想抓,好不容易勉強同意保送,如果當年沒被狗咬提早去念,怎可能第一名就沒有後來的保送,窮人家更別提能考初中。

學校畢業,僅和車床師父學6個月(註:一般至少三年才能出師、前2年學習做細項,2年後進入狀況才開始學),聰穎大膽的他拿著借來的5萬元就出來拼事業,當時家人都說「失敗要變成廢鐵賣掉」,更激他努力經營的鬥志,沒想到很快接到兵單結束第一個事業。

照片


 

做事業後有感於自己所學不足,報名台北的函授學校,每週有老師寄題目來,為了解一題「兩圓的面積如何等於一個大圓面積」,邱德旺先生四處請教人,最後問到台南一位老師,認真求學的精神感動從未見面的函授老師,結業時函授學校還退給他全額學費。
 
 

照片

照片

工作15年,想報名嘉義高工夜間部進修,考試分兩組:不同學制要加考英文,同學制要加考機構學,有些人勸退他,十多年沒唸英文,隨便猜僅有20分,沒唸過的機構學可能會0分,但邱德旺先生仍希望以函授學校的結業證書做同學制報考,離考試不到10天,向朴子唸過的人借了兩本書回來,一翻發現原來都是平常工作在做的事,也沒什麼時間唸,考試時就像為自己出的考題,其它報名同性質的人遠遠落後,以80幾分考第一名,高工老師批改的作業他仍仔細的收藏在辦公室裡。

民國77年隨著電力時代來臨,好不容易請到一位懂電力的員工,做幾天離職,說每天幾百元的薪資不如去擺地攤,邱德旺先生受到刺激,找到台北電機補習班想學電氣,問老師有沒有速成班,借了枯燥的錄影帶,硬生生吞下知識6天。後來,南區職訓中心開72小時「機電人員對電的認識」,利用下班時間連續上3次,近50歲的年紀,坐在最前面,一來比較懂的聽,二來避免自己打瞌睡,雖然認真還是學不來,被老師笑說「順口會」,一直補習到88年,電和機械都能掌握,而同行的人無法掌握電的發展,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邱德旺先生感嘆現代社會是「師父拜託弟子學,弟子還不肯開口問」,許多學校都快沒有機械科,雖然學校機電控制裡機械的比例佔10~30%,結果訓練出來的學生連車床都不會使用,無法上線工作,他多次強調當前教育與實務有「無限的距離」。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目前年輕人多選擇2、3年就看到成效的電子與控制,對比較煩雜的機械感到沒有成就感,邱德旺先生鼓勵說「社會若只有機械會很笨重,故需要機電整合,而學機械是基本工夫,即使年近70的他仍覺得不論何時都有新的機械知識可以學習,要時時保持強烈的求知心。」他還將畢生所學所用自費編纂印刷「機械設計寶典」,從基礎到進階如同教戰手冊,還附有打油詩,親手繪製的製圖原稿以優美配色說明機械控制原理,可以進入博物館收藏。如今公司員工小孩唸大學,他都會提供2萬元津貼。

邱德旺先生以農業機械起家,一開始做削地瓜籤機賺了一些錢,在64年到76年自己也做水稻育苗中心12年,親身體會「育苗機械不能故障」的重要性,除了搶稻種發芽4小時內播種的時效,機器故障時仍要發放的人工成本、後面被延誤的工作、叫師傅修理成本,仔細計算成本真不少。因此,他對研發的水稻育苗機零件要求很高,不斷研發使故障率趨於0,不僅開車時邊想問題解決,在晚上睡覺時繼續想,到大陸住飯店半夜2點還爬起來寫下所想,一輩子辛苦所學認真製造,不賤價出售,要反應成本、有合理的利潤。
 

看到今日邱德旺先生經營的亦祥企業有限公司,研發三大牌的水稻育苗機已15年以上,1小時出貨高達3000箱,可播12 甲田,還有專業製造蔬菜、花卉育苗播種機械,產品行銷世界十餘國,擁有30幾種專利,很難知道當初創業和守成的艱辛。一開始推出水稻育苗播種機,他拿出所有的存款,40萬元研發作機械,80萬元辦流水席做行銷,請各地的育苗老闆來看新機械的成效,當時他的好朋友都很擔心他會不會失敗,把存款一次燒光,因機械品質高口碑好,順利打開市場。
 

由於台灣水稻育苗逐漸飽和,再加上米的消費量下降,公司曾有一段時間慘淡經營,當時邱德旺先生想是不是該把事業結束,他想到員工有小孩要養、上下游廠商有所依賴,於是向銀行借錢繼續撐下去,那時他太太還幫忙車袋子換錢才有明日的早餐吃。邱德旺先生的善念得到天公的疼愛,從水稻育苗、順利轉開發蔬菜育苗,到近年來東南亞各國糧食危機(註:98年泰國與馬來西亞米價從原來的台灣米價的1/5上升到1/3),對水稻大量生產機械化需求殷切,生意蒸蒸日上。

照片

照片

近70歲的邱德旺先生深感自己在大戰中能幸運地活在世間,希望能為社會貢獻一些心力,每日清晨保持游泳運動習慣,吃太太幫忙準備的愛心早餐。幸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契機,邱德旺先生努力創造環境,創造更多人的幸運!

農糧署介紹三大牌水稻育苗機

http://www.afa.gov.tw/publish_detail.asp?catid=1788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小雯 (未驗證) ・ 2010/08/03 10:53

邱先生克服生活困境,致力於台灣農業機械化,令人敬佩!

丫儒 (未驗證) ・ 2010/08/03 19:14

「德」「旺」真得是一生都很得旺,這是來自於先生的毅力與努力,把個人成敗視之末,群體的成功做為先的「德」,使得努力的人有美事,終有在年老後的成就。
再一次的鼓勵我輩要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我們深信不疑的名言及「做中學」「學中做」的服務精神。
感謝作者介紹了一位人生典範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