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蓪草創意趣.傳奇植物重生應用展]李妃純老師專訪

嵌入:
文字-A A +A

草非草、紙非紙、花非花–[蓪草創意趣.傳奇植物重生應用展]李妃純老師專訪

    蓪草,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字眼,對於生在21世紀的新生代距離更是遙遠,蓪草是台灣原生種植物,曾被比喻為「天使羽翼」的蓪草紙質地細緻,手摸過就會忘不了,正在楊梅故事館展出[蓪草創意趣˙傳奇植物重生應用展~永不凋謝的花~蓪草花]的李妃純老師,特別為我們介紹這個似草非草、似紙非紙,似花非花,在台灣已有300年歷史的蓪草傳奇植物,如何創造出更多元的文創藝品。

    生長在山裡從小愛花花草草的李妃純老師,在民國100年發現了蓪草植物所做成的花很真、很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正好發現東眼山有辦蓪草特展及課程,從此跟蓪草結下很特殊的緣分,李妃純老師在受訪時談到,這次在楊梅故事館的蓪草花展,沒有很多華麗的大作,卻有很多細緻的小品,人們的眼光都只是被大型展品吸引,走進日式的古老建築,浮躁的心會自動平靜,若沒有慢慢的細細品味,很難發現其中的美好。

    蓪草,又名「通草」、「通脫木」,屬於常綠灌木,也是一種中藥材,離地30公分採收下來的蓪草莖幹,用櫻花木棍或竹子通脫取出髓心,截彎取直乾燥後再以手工削成紙片狀,最後再裁切成一張張正方型的蓪草紙,早期都是出口銷售的,在接觸蓪草初期都是拿來做花,做大型的花作藝品,因運送不易容易損壞,所以妃純老師在課堂上就開發蓪草棒的運用教學,將不專屬於客家文化的蓪草植物,融入客家意象及客家色彩,搭配天然的檳榔種子做成的帽子創造出精巧可愛的客家娃娃。

    大部分同學在剛拿到蓪草材料時覺得材質很輕很像保麗龍,妃純老師說應該是保麗龍像它,因為蓪草植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常會認為手作蓪草飾品應該很簡單吧,3-5分鐘就能輕鬆完成,所以就會自行開始自己動手做,因為蓪草紙沒有纖維只有細胞,不了解其特性是很難隨心所欲塑形,很容易碎掉、上色不易平整,經過潤濕後吸水力不同會有不同的變化,所以一堂兩小時的課程,連簡單的冰箱貼也無法順利完成產生挫折時,就會開始認真聽老師講解蓪草花的的特性與手作程序。

     台灣從日據時期至民國70、80年代,以蓪草製作出的「蓪草紙花」是台灣早期相當重要的經濟與工藝產業,然爾近20年來低廉的塑膠製品衝擊下,蓪草工藝文化在台灣幾乎全數滅絕,現在我們就需要像李妃純老師或者像是[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的張秀美老師、陳建華老師等師資群,在艱辛的推廣的過程中一步一腳印,當看到這些蓪草紙在新藝師傅手中,開出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紙花,期望讓蓪草工藝能夠風華再現,今年暑假正在楊梅故事館展出[蓪草創意趣˙傳奇植物重生應用展],希望能讓喜歡手作藝術的大家,進一步深入了解到草非草、紙非紙、花非花的蓪草花魅力,公民記者陳皇圭-桃園楊梅故事館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4

加入時間: 2016.10.27

陳皇圭

加入時間: 2016.10.27
30則報導
30則影音
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55

桃園市全齡共學習市民好活動

2023-10-09
瀏覽:
8,530
推:
5
回應:
0
6:30

【有機農田耕作傳統收稻慶豐收】

2023-07-20
瀏覽:
15,579
推:
96
回應:
0
8:32

黃耀昌老師帶你走讀楊梅老坑溪

2023-02-24
瀏覽:
5,775
推:
6
回應:
0
8:32

鐵馬騎巡大坑缺溪

2023-02-21
瀏覽:
5,948
推:
29
回應:
0
5:35

桃園市平鎮區112年[天穿日客家市集]活動報導

2023-02-18
瀏覽:
6,218
推:
3
回應:
0
6:11

新埔兔年迎柿好運來送春聯活動

2023-01-15
瀏覽:
6,684
推:
98
回應:
0
10:00

咱的老年-路老師路通劇團

2022-10-14
瀏覽:
3,384
推:
8
回應:
0
8:34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訪視平鎮樂齡學習中心

2022-08-26
瀏覽:
5,390
推:
93
回應:
0
5:28

鮭魚返鄉的耆老傳承

2022-07-27
瀏覽:
4,898
推:
75
回應:
0
4:33

新毅群龍獅團龍潭大池水上高樁獅王爭霸賽專訪

2022-06-06
瀏覽:
7,786
推:
43
回應:
0

[蓪草創意趣.傳奇植物重生應用展]李妃純老師專訪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788篇報導,共13,18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788篇報導

13,18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