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璦、陳葳倫/ 新北市報導】你知道嗎?國內坊間豆漿主要以國外進口黃豆製成,品種良莠不齊;但是「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堅持選用台灣本土生產的非基改大豆,用純天然原料,秉持真誠的態度製作,讓消費者找回單純、幸福的傳統滋味;回饋農民的辛勞以及台灣這塊土地。負責人黃治銘以師徒方式培育中輟生,傳承製作豆製品的技能,提供弱勢學生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老街舊屋 重生創造新希望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隸屬於甘樂文創,透過改建百年古建築及閒置空間,在三峽老街經營起甘樂食堂、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合習聚落和小草書屋X青草職能學苑,讓居民和遊客從「食、遊、習、創、愛」五個方向認識三峽,創造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生活連結,以正面力量影響三峽,創造社區共好。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的合習聚落店舖的前身,是一間在三峽老街上的老舊外科診所。改建後,變身文創聚點,讓老空間回春,成為在地弱勢及高關懷學生的職能培育場所,同時也是觀光工廠和實習商店。
堅持天然濃醇香 無添加製作挺小農
不像一般店面的豆漿採用進口豆以壓低成本,禾乃川選用國產豆,就是因為看到台灣小農的辛苦。黃治銘說:「台灣栽種稻米跟豆子其實不容易,台灣島型氣候,一個風災一個天災什麼都沒了。」台灣豆一公斤就要八十塊到一百塊,比進口豆貴兩到三倍,禾乃川尊重原物料及小農的辛勞,為解決國際化衝擊之下台灣豆農的困境,禾乃川所用之原料每日從嘉南平原新鮮直送到三峽。黃治銘說:「小農用無添加的方式栽種,我們用無添加的方式製作。」禾乃川不僅聚焦三峽在地發展,也透過小農契作及純天然製作,創造良性消費循環。
國內、進口黃豆比一比 製圖/張璦
棒球教練看見根本問題 翻轉三峽弱勢困境
棒球員出身的黃治銘,小時候父親在三峽經營早餐店,自幼耳濡目染接觸豆製品;黃治銘當過棒球教練,也曾從事十年的工地活,後因經濟不景氣,想轉換跑道。在接受國中同學,亦是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的遊說下,黃治銘深受甘樂文創「永續發展在地、點亮弱勢希望」理念的薰陶,決定加入禾乃川行列,成為製豆師傅。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合習聚落店舖負責人 暢談甘樂文創理念 攝影/陳葳倫
自稱「半個三峽人」,在三峽成長的黃治銘看見輟學、毒品問題荼毒著在地青年學子,「現在很多小朋友因為單親或是隔代教養,其實小孩子的教育要從生活開始,如果不從基本生活層面開始拉的話,很有可能走偏了,也許就一直走偏了。」,黃治銘感慨地說。禾乃川對於在地弱勢學生的關懷機制完善,在禾乃川工作的正職員工陳俊儒也樂見組織深根三峽在地,翻轉弱勢求學困境,他說:「每星期四會有老師來(小草樹屋)教導放學後家裡沒有大人可以照顧的小朋友作業,如果他們有對課業比較不喜歡的,也會教第二專長,例如雕刻或木刻,就讓他們學習第二技能。」而禾乃川的月盈餘,百分之十投入致力地方多元發展的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小草樹屋和青草職能學苑,讓單親、弱勢學童及更生人能有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吳嘉興來到禾奈川後,學習製豆過程 攝影/陳葳倫
學壞太快 不如來學做豆漿
黃治銘表示,會來到禾乃川,為的是「教育提攜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禾乃川秉持著社區共好之理念,雇用二度就業者和中輟生當學徒;黃治銘的徒弟吳嘉興,還不滿十八歲的他底下還有四個弟妹,為分擔家計輟學。黃治銘坦言吳嘉興並不好帶,師徒倆人曾經歷一段磨合期,「我每次罵了兩句後他握拳頭,好像要跟我幹架一樣,好像就是要起衝突」。
黃治銘說:「我們也不想說一天到晚看著小朋友在外面攏溜連 (台語:遊手好閒) 網咖阿!小朋友就像風箏一樣,拉得太緊會斷掉,放得太鬆,他就飛了。」黃治銘深知一個孩子要變壞很快,拉回正軌卻很難,甘樂文創給了輟學生及弱勢學童一個機會,從基層教育做起,成為點亮三峽的一盞希望之光。
不只是豆漿 更是希望
一顆顆黃豆向下扎根,成為社區永續共好的種子,讓在地孩子向善、向上成長;一杯杯濃醇的豆漿,三峽飄香;一塊塊手工製豆腐,找回在地精神,用愛再造三峽。正如黃治銘所說,禾乃川做的不只是豆漿,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希望。
採訪側記
這次造訪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的收獲重大,不僅顛覆了我們對傳統豆漿店的想像,也深刻感受到了負責人黃治銘盡力改善三峽在地以及台灣小農困境的心,儘管每天早出晚歸,他仍甘之如飴,我們也能夠在言談間看見他對解決社會問題、再造三峽的滿腔熱血。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 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