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邊緣人市集不邊緣 推開體制外的大門

2019/05/17 08:00
6,631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臆婷、翁至成/台北市報導】邊緣人市集由三位建築系學生舉辦,利用對空間規劃的敏銳度,在各個不同的場域舉辦市集,如廢棄的國宅、舞廳,甚至是區間車。不受俗成的框架限制,期許藉由這樣的突破,結合多元、小眾的攤商,如古著、插畫家等,得以伸展觸手,推動主流之外的大門。

「救救邊緣人」 邊緣工事成立的契機

「最獨特的對我來說永遠都是第一場,辦完第一場後,後面的每一場,都是在緬懷第一場」邊緣工事創辦人之一的黃芳瑩說。她認為,第一場永遠最美。

二〇〇九年,就讀實踐大學台北校區的黃懷陞、黃芳瑩、羅喜哲,由於就讀的建築設計系所費不貲,當時窮困的他們靈機一動,決定發起一場「救救邊緣人」的市集活動,集結了工業、服裝設計系的朋友們,一起變賣自己的作品及上課的二手用具,如模型、畫具等,本是臨時起意的活動,竟意外地引起校園內廣大的迴響。

第一場在實踐大學舉辦的「救救邊緣人」廣受好評後,他們開始思考,「校園」是固定、僵化的場域,而同時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結構也相對「牢不可破」。

黃懷陞說,他認為有廣大的迴響並不是令他們獲得成就感的最大原因,而是發現原來一群各式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會產生這樣的景象。「其實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件事情,所以才會覺得,市集可能是讓我們想像它比較偏向是一種平台,讓各種可能事情在這個地方發生,甚至你想不到的,我們也歡迎它」。

因此,他們產生了,是不是可以藉由辦市集傳遞更多的觀念與想法。而後在二〇一三年決定成立邊緣工事,將市集的名稱定義為「邊緣人」。黃懷陞說:「後來發現邊緣人這個形象蠻明確的,不管是貧窮、被遺棄、還是獨樹一格的人,他們很像走鋼索的人,走在這條線上面,讓我們可以不停的去移動這個界限不管是網外網內,去實驗各種新的東西」。

照片

實踐校園場市集,人聲鼎沸。 攝影/陳臆婷

每一場都是鴻門宴 印象深刻的場次

每一場市集的接洽對他們來說都像是一場「鴻門宴」,找到磁場相符合的場地,他們就會選擇舉辦。其中幾個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分別是二〇一三年的「南機場國宅市集」、二〇一五年的「迪化街封街市集」。

南機場是被漠視很久的地方,但卻常出現在建築系的案例討論中,是他們經手多次的例子。起初他們花了很多心思,找尋適合南機場的主題,最後他們利用善於觀察當地的文化、解構生活空間規劃的技能,發現生活在南機場國宅的人都是年長的榮民們,有一些軍人福利社等。

於是他們將在地生活特色融入其中,那場市集裡邊緣工事設置了麻將、電動的區域,還設置了辦起了「辦桌」,吸引許多民眾在那裡烤魷魚。有了吸引年輕人的元素後,也須吸引當地的民眾一起來參與,他們也請來了「電音布袋戲」,希望能吸引一家老少都前來,成為一個老少咸宜的市集。

照片

經濟部活化南機場市場計畫──邊緣人市集 圖片提供/邊緣工事

邊緣人廟會開始 封街市集等你來泡茶

另一個他們印象深刻的市集是二〇一五年的「迪化街封街市集」,那是一個在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旁的小巷子,和當地的社區委員會一起合作。因此與一般市集的場地不太一樣。邊緣工事想塑造的是一個「平台」的概念,唯有不同的是將一般的市集場地替換成巷子裡住著的人們。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場溫馨的市集,把家具搬到街道上,營造出「聯誼會」的感覺,互相不認識的人們一起談天、選物,增加賣家與當地的居民有更多的連結、互動性。

照片

邊緣人廟會開始!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旁,封街市集 。 圖片提供/邊緣工事

將市集喻為三乘三米大小的展間

大家對於建築系的想像,無非是畫建築施工圖、做木工,及空間的測量,又或是相當熟悉關於材料、尺寸的選擇。但身為建築系的學生,如何完整地述說一件事情、希望作品能有延伸的討論性也是不可或缺的表現元素。

因為有了這樣的認知,邊緣工事開始發現,原來市集從建築的思維切入也可以比喻成「展覽」。他們將進駐市集的品牌攤商們視為「藝術家」,每個攤商被分配到三米乘三米的帳篷中,其實就是這些藝術家們的展間。我們並不會知道走進什麼樣的展間,有可能是畫風特別的插畫家,也有可能是販賣六〇、七〇年代古著的商家,每次進駐的攤商都不同,每一次逛市集都像在觀看不同的展覽。

攤商們要如何在三米乘三米的空間中,呈現他們的藝術品(商品)在展間中,這不單只是一場買賣。該如何向來觀展(逛市集)的人,闡述這是什麼樣的展覽,該怎麼呈現、包裝你的產品,這會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快時尚之下 邊緣人依舊謹守初衷

邊緣工事最大的優勢在於沒有企業的「包袱」,他們目前仍在嘗試各種不同的經營方式,以自己的腳步,慢慢摸索出最屬於他們的想做的企劃。現今商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要在主流商業化與保持初衷之間做衡量,對他們來說調整步伐是一種挑戰。

而在這樣的挑戰之下,仍有感動的例子。負責邊緣工事粉絲專頁的插畫家「Mana is not enough」即是他們在非主流之外逐漸被主流看見的成果。

擔任行銷企劃的黃鈺淳說,本來「Mana is not enough」是一個市集的小攤商,而為了節省成本,看到她把要販賣的貼紙印製成一大張,由客人挑選後她現場剪裁。因為「Mana is not enough」的粉絲團流量是高的,邊緣工事覺得她應該被更多人看見,因此找她來當粉絲專頁的美術設計,後來甚至有許多主流商業主找她洽談。

黃鈺淳分享說到,這對邊緣工事來說就是最棒的一件事情了,他們期許市集定位成為一個為體制外的人們發聲的平台管道,讓這些進駐的創作者攤商在長期的擺攤後,能受到更多主流商業模式的商場看見他們、看見這些體制外的創作者,背後更大的價值,甚至願意邀請他們去執行更多的事情,那才是邊緣工事創立邊緣人市集最初的目的與一直以來不變的宗旨。

邊緣工事趴趴走 邁向更多的未知數

邊緣工事目前也有了新的經營模式「遊牧商店企劃」。「這比較像是一種嘗試,因為辦市集辦久了,在我們所建立的一個社群裡面,我們希望偶爾也可以跳出來,接受不同風格的挑戰,所以才發展出新的形式」黃芳瑩說。

而「遊牧商店企劃」則採用「共營」的方式進行,以往市集的形式偏向離散型的活動場合,各個攤商鮮少有一起相處、互相認識的機會。現在的遊牧商店企劃開始進駐在書局、百貨公司,成為遊牧型態的商店。由多位創作者採輪班的方式共同經營,藉此增進創作者之間的磨合與提升交流密度,而這些彼此的鍊結性都是平常在市集中所缺失的。另外,透過這樣的經營方式也希望創作者能跨越己身的界限,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除了發展「游牧商店企劃」的經營模式之外,邊緣工事也繼續無設限地嘗試與更多不一樣的單位合作,邊緣人的夥伴們各個都具有細膩的觀察力以及豐富的創造力。如黃芳瑩提到近期將規劃在「醫院」又或者是將「超級市場」的概念帶入市集,在既定的氛圍、細節之下,將市集營造的歡樂氣氛融入,同時他們也期許碰撞出新的畫面產生。

照片

邊緣工事新的經營模式 — — 遊牧商店企劃 攝影/陳臆婷

照片

邊緣人市集招牌。 攝影/陳臆婷

照片

藉由逛市集增進人與人的連結。 攝影/陳臆婷

逛市集聯想邊緣工事 讓創作者被看見

逛市集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是陌生的事情,但許多人逛市集卻普遍不知道舉辦單位是誰。「現在大部分的市集,顯現出來的特性還沒有那麼明顯,但在我自己觀察下來,我覺得邊緣人, 是一個形象很鮮明的市集單位」黃鈺淳說。

沒有非常鮮明的風格,是所有市集單位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因此,「定位」是邊緣工事持續努力的目標。邊緣人在空間規劃上具一定的優勢,希望有一天大眾想尋找什麼樣的商品,會聯想到邊緣人市集,這才是品牌真正成功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在越來越多人認識這個品牌之下,不只是認識這個品牌、認識邊緣人市集,還要讓大家知道,這個平台可以成為孕育創作者的搖籃,讓更多非主流的創作者能發揚光大,這是邊緣工事最大的號召,他們認為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他們仍緊守崗位的,走在這條努力的道路上。

採訪側記

邊緣人市集多年舉辦以來,有著大小不同的主題發想,無論是南機場國宅、南夜大舞廳、迪化街封街,甚至是到微政治參與的Team KP開票之夜的跨夜市集。每一次的主題都是產生新碰撞的來源,讓邊緣工事的夥伴們能藉此擦撞出更多有趣的舉辦企劃,接下來邊緣人會帶給我們哪些更多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的好玩市集活動,讓人拭目以待!希望藉由這次的採訪,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品牌,認識邊緣人市集,知道他們是一個孕育品牌誕生的平台!

延伸閱讀

小蝸牛市集 老村翻新的活化劑

重修「舊」好 翻轉古物新思維

為二手衣尋覓第二春 一起減少碳足跡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