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可不可以選擇一條更好的路?-關於田寮洋鐵路橋

2019/03/20 19:29
3,957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可不可以,選擇一條更好的路? 】

  寫在雙溪317為河流而走行動之前

  你認識田寮洋嗎?雙溪河下游的迴彎處,丘陵圍繞之間有一處約70多公頃的自然凹地,自古以來承納洪水氾濫,形成獨特的生機大地。田寮洋依據 e-Bird 平台記錄鳥種高達 264 種,鳥類多樣性冠於國內各重要濕地,其中大部分為候鳥。地理位置加上棲地的多樣性,成為候鳥在東部遷移路線的重要驛站及避險型棲地。

  去年初,我們走訪田寮洋,認識這片濕地的農業生態地景。與在地人言談的過程中,首度聽聞台鐵正在進行鐵路改建計畫。經過初步情蒐,與幾位重要夥伴諮詢討論,我們組成跨組織的民間專案小組,開始積極與台鐵聯繫,希望了解計畫進度。台鐵也釋出相當誠意,與我們進行了幾次會商溝通,於是我們發現:

一、鐵路改建案無需進行環評,規劃設計過程並未考量生態衝擊
二、因河川治理範圍限制橋墩數,採用大跨徑的脊背橋設計,對地景與生態影響重大
三、限定脊背橋技術經驗的施工標案正準備公告上網

  濕地生態牽一髮動全身,任何發展都應以變動最小為基本原則,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台鐵延後標案,重新評估檢討脊背橋方案潛在環境風險。

  三月底,台鐵與專案小組在田寮洋會勘,當場承諾重新檢討現行設計,並交由負責設計的中興工程團隊執行。很遺憾的,台鐵在兩週內逕自完成工程決標,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啟動施工計畫。

  經過數度溝通,台鐵同意暫緩施工進場至年底,期間增辦生態檢核,並自八月至十月規劃辦理數場設計工作坊,共同檢討脊背橋的水理安全與地景生態議題。有鑒於田寮洋濕地的生態重要性,我們邀請林務局與特生中心共同與會,帶入國土綠網的宏觀視野。經過幾次溝通討論,我們最終提出以下結論建議:

  首先,相關水理計算是依據85年「雙溪河治理計畫」以及103年「易淹水地區水患治計畫」,然而當初規劃的兩側堤岸受環團與在地群起反對,在包含田寮洋的多數主流河段並未落實。這表示整個規劃設計缺乏謹慎的水理運算基礎,亦未考量濕地的生態敏感性與長期影響,理應全面重新檢討。

  其次,按照虛擬的治理計畫線,雙溪河在此處廣達160米,河川局要求避免在河中落墩,致使台鐵決定採用大跨徑的脊背橋。然而經過與水利單位會商結果,落墩數並非絕對限制,位置與結構安全才是重點。換言之,採用一般的基礎橋型,也能符合水利單位的通洪需求,並沒有興建脊背橋的必要。

  最後,田寮洋濕地的動態平衡維持不易,應以變動最小化為規劃原則。既有的土堤鐵路穿越其中,與周邊農事活動與微水文的調節密不可分,間接促成各種候鳥在此駐足歇憩,生態重要性不容忽視。

  對於我們的建議,台鐵重申已與施工廠商簽約,除非有「來自更高層的行政命令」,否則無法片面改變決策,但絕對有誠意在施工階段做到最高層級的生態保全與監測把關。

  何謂更高層的行政命令?去年底,我們曾嘗試把爭議送進國發會,由當時的曾副主委裁示台鐵重新進行原方案(脊背橋)與替代方案的綜合分析,可惜相關努力受到政府人事異動波及而中斷。

  一整年過去,我們選擇溫和對話的路線,奔走了一大圈,也確實找到了更理想的方案,此刻卻彷彿回到原點:被台鐵內部視為延宕多時的工程,最快在本月底即將正式啟動。田寮洋終究還是要承受一座雖然沒有實質必要、但既然已經發包便無可挽回的脊背橋嗎?

  我們無法接受。這不只關乎生態保育,更彰顯政府機制在跨部會的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上嚴重失靈。我們會持續紀錄更新這個故事,也邀請更多人共同參與關注與聲援!

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

#因為 田寮洋值得更好
#317國際河流日 在雙溪

(圖片感謝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無償提供)

原文刊載於-生態工法基金會 https://www.facebook.com/eef.org.tw/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