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室走訪菁寮 大學生體驗社造成果
【長榮大傳系/記者林亮潔報導】如同埃及金字塔般的教堂佇立在綠油油的稻田中,這奇特的景象就位於台南後壁區。2004年因一部紀錄片《無米樂》而聞名,來到這裡的遊客一定會去拜訪崑濱伯,買包冠軍米,台南後壁也因為《無米樂》而開啟了觀光人潮。
一個個拿起斗笠,這群來自長榮大學土地開發與管理系的師生,興奮地戴起斗笠,準備進入南台灣的米鄉,進行一天的微旅行,這是一堂「土地管理與開發專題」課程,授課老師薩支平帶著同學,認識傳統的技藝以及文化,實地深入了解一個社區的經營管理。
菁寮社區導覽員蔡芷芸:「那為什麼會叫菁寮社區?我們這邊是台南市後壁區菁寮社區菁寮早期我們種植菁,小菁這種植物,就是在染布。」
走進這家店,迎接同學的是年約90歲的老闆,瑞祥伯已經經營機械鐘錶店一甲子的時間,至今仍會親自幫顧客修理鐘錶。客人問:「這個(鐘錶)是利用電池發動的嗎?」 祥瑞伯:「是自動發條的,這個就是發條。」「那都不會壞掉嗎? 怎麼可能都不會壞呢?」 「是因為這個發條。」
接著,我們來到另一家特色的建成鉛桶店,映入眼簾的是老闆正在用滾燙的木炭進行鉛桶的修改,這難得一見的景象,讓同學們紛紛駐足圍觀。除了這些傳統老店之外,遊客大多匆匆路過,事實上菁寮還有一個特有的嫁妝一牛車習俗,只要你停下腳步,就能慢慢體會屬於這裡的嫁娶習俗。隊伍的最後由牛車載著新郎新娘,車後放著許多生活用品,例如:棉被、風扇等,在村莊進行遶境,和左鄰右舍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菁寮社區導覽員蔡芷芸:「 嫁妝一牛車這個文化是說,前面這個帶路雞是成家的意思,你要結婚就是要共組一個家庭,所以雞就是成家立業的意思,嫁妝這個文化就是有電視有車子,就是表示希望他的女兒嫁到夫家,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不要被人家看不起。」
近年來,農村社區,就業機會減少,年輕人口外移,菁寮社區為了使在地文化保留下來,黃永全社區規劃師,規劃一系列觀光方案,積極推動菁寮社區觀光,除了認識當地文化之外,還讓民眾親自體驗嫁妝一牛車文化。
菁寮社規師執行長黃永全:「一個城市因為建築而變文明,一個城市要文化才會變偉大,第三個是遊客來出錢給我們,我們有錢就可以辦(活動),有人給我們錢我們就辦(活動),而且是你們遊客自己辦,自娛娛人,娛人到後來,就是他們覺得不錯回去可以把相片給大家看,我們去玩這個很好玩以後你們會再來,再過來旅行社帶你們來玩,導遊看你們玩得那麼開心,之後他的團也會再帶過來,再帶來給我們賺錢我們就更忙,結果就創造就業機會。」
黃永全希望保留從小到大的回憶,並且增加當地就業機會,讓更多人看見菁寮社區,停下腳步慢慢體會屬於這裡的民俗文化。
不同於在教室上課,這堂「土地管理與開發專題」課程,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除了可以了解菁寮舊有的文化之外,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習更豐富有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