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百物語】環保藝術創作者─羅楷炯

文字-A A +A

人一生只會有一種身分嗎?學習只是學生時代的事? 我們容易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產生距離感,只埋頭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之中,卻因此錯失了與不同事物激盪出新靈感的機會。設計背景的羅楷炯,憑著單純的興趣,試著運用3C零件,自行摸索組裝出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機械模型,漸漸地累積作品,不知不覺多了一個「環保創作者」的身分!保持開放的心胸,藉由不設限的自主學習,在轉彎處,就能發現另一條寬廣道路。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

「起初是捨不得而留存3C零件,一時靈感乍現才開始創作。」復興美工出身,曾為設計總監的羅楷炯,坦承「環保藝術創作者」的身分是一個意外;5年前抱持著「再利用」的想法,拼湊出第一隻簡單的機器人後,就此展開創作之路;「受限於廢棄零件本身的形狀、數量,3C零件的創作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但也正因為比起一般藝術創作更需遷就素材條件,反而激發出更加充沛的想像力。」
在幾乎沒有前例可循的創作中,憑藉著求學時代的美感訓練與想像力,透過零件的幾何造型為基礎,摸索出一套獨門手法:淘汰的滑鼠正好是甲蟲的圓潤外殼、鍵盤按鍵拆下後能化作穿山甲的鱗片、零件卡榫則成為機械恐龍的背刺;更利用小家電外殼的曲線,巧妙呈現大鯨魚的背脊……;這樣的創作過程,讓羅楷炯置身在豐富的想像世界,進而變成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興趣,而也因為樂趣,產生源源不絕的內在驅力,促使他持續突破限制,為冰冷機械帶來生動姿態。


以零件組成的機械恐龍群維妙維肖,搭配燈光效果更具科幻感。

放空,讓靈感自由發揮

轉換職業跑道,是羅楷炯得以全心創作的另一個因素,「其實一開始對這樣的『放空』不知所措,但一個念頭轉換,也許可以藉此機會去實踐想做而未做的事,人生無常,應該運用有限的人生去實現生命。」儘管現在的收入不比以往,但他也由此逐漸體悟到知足的金錢觀:「錢只要足夠生活就好,過多的慾望與追求,有時候反而會侷限生命視野,因此不時停下來「放空思考」,鬆綁靈感,是有必要的。」就像這次在日日心塾辦的個展,羅楷炯應大家要求開了創作課,「從前的孩子,會主動從具體的事物找尋樂趣,創造玩法;而現在的孩子,大多在虛擬的遊戲中被動獲得玩的快樂,缺少了想像的機會。」他發現現代父母親容易給孩子灌輸一些大人們的既定想法,其實孩子比我們更具創造力,所以適度「放空」,才不會扼殺了孩子的想像空間。


孩子們的作品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創意能量。

回收,讓物件再活一次

除了藝術欣賞外,羅楷炯更進一步思考如何讓作品增加功能性與實用性,使之進入日常生活,得以喚起大眾對於再生資源的重視;而參與環保創作課程的孩子,也會因為蒐集材料,開始珍惜並發掘廢棄零件新用途,無形中也引導大家反思資源的過度浪費等議題。對「老東西」有特殊感情的他,目前正在挑戰用紙模型復原古早的生活場景,希望未來規劃成展覽時,能讓眾人能重新感受緩慢、簡單卻凡事「剛剛好」的時光。
從廣告設計到環保藝術,對於有興趣的事物都躍躍欲試,興致高昂地介紹著機械航空母艦的羅楷炯,像是童心未泯的大男孩,眼中散發出光采。「不要預設成功為目標,只要依興趣去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華就好,後續的成果都是水到渠成;有執行才會遇到問題,有問題才會思考與解決,激發出連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能!」他說。在充滿熱情的嘗試與學習中,羅楷炯以不設限的寬闊心態,開啟全新的人生領域。

 

 

看更多【態度百物語】

圖文專訪] [影音專訪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6.07.11

高奧奧

加入時間: 2016.07.11
48則報導
24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4:36

【態度百物語-食安系列(下)】 好食課專訪

2018-10-31
瀏覽:
2,930
推:
0
回應:
0
4:31

【態度百物語】unpackaged.U商店創辦人 黃尚衍

2018-10-31
瀏覽:
3,588
推:
0
回應:
0
4:47

【態度百物語-食安系列(上)】好食課專訪

2018-10-31
瀏覽:
2,443
推:
1
回應:
0
4:52
4:49

【態度百物語】心理學家 海苔熊專訪(下)

2018-08-29
瀏覽:
2,521
推:
0
回應:
0
4:31

【態度百物語】心理學家 海苔熊專訪(上)

2018-08-29
瀏覽:
2,941
推:
0
回應:
0
4:30
3:43

【態度百物語】環保藝術創作者─羅楷炯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48篇報導,共13,1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48篇報導

13,1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