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看性別意識 跳脫傳統框架
【記者陳淑萍/臺北報導】Monica Casper與Lisa Jean Moore是當代性別與身體討論、醫療與科技研究中,分析銳利而具前瞻性的重要學者。她們從科學和醫學的角度來看性別不平等的待遇。因此,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和台大社會學系主辦「當代性別、身體與醫療研究工作坊:閱讀Monica Casper與Lisa Jean Moore」,從她們近期研究的精華作出討論,引發社會對於性別意識更深層的思考。
這活動由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和台大社會學系主辦,以及台灣女性學學會、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協辦。
政治大學社會系講師陳宗文提出書中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他解釋子宮頸癌主要是由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引發的。
HPV是一種男性與女性都可能感染的常見病毒,可感染身體各個部位的HPV超過100種。大部份類型都相對無害,例如在手腳上引發疣的某些類型。有些HPV類型可影響生殖器部位,可導致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子宮頸細胞異常(abnormal cervical cells)與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
他指出有許多女性團體認為這種病毒的帶源者大多來自男性,強調男女平等的團體組織覺得理應由男性來注射這疫苗,直接在男性的「源頭」清除比女性預防的效果來得好。但他說:「至今卻很少有這樣的研究。」
世新大學社發所講師陳政亮說書中強調霸權男子氣概理論。他深思,男子氣概其實分成很多種,包括了邊緣男子氣概,而男同性戀列為邊緣男子氣概。他批評這樣的架構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隨著環境的改變,男子氣概也會有所不同,歷史顯示七○年代前,男同性戀是屬於「娘娘腔類型」,那之後轉為「肌肉男類型」,現在則是「文彬彬的類型」。
台大社會系講師吳嘉苓說社會說現在出版很多童書,教育兒童有關精子和卵的認識。而台灣也有翻譯這類型的書,如《我從哪裡來》和《爸爸生了孩子》等。她從這些書中發現,生產是男女之間的事情,注重異性戀卻忽略了同性戀的愛。另外,她說童書的寫法都把細胞人性化,這樣教導孩子二分分類男和女的分別,形成一種古板的社會意識。
她強調,墮胎是取出細胞。「大家都認為精子和卵是一種生命而不是細胞,如果能相反的思考,墮胎率相對會提高。」
延伸閱讀:
1.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范燕秋老師「臺灣醫療史研究」課程討論園地
2.愛,從關心HPV開始
3.Faculty-Lisa Jean-Moore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