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驚,迎向12年國教,我們就有希望。行政院科技部科國司數學教育學門,今年104年11月27、28兩全日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103年度數學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與會人員約有150餘人,大家齊聚一堂,討論熱絡,每人收穫滿滿,數學門的教授,每人都相當認真,研究成果落實到教育現場,讓更多的學生不怕學數學,希望有新舊人員傳承,淵源流長,厚植國力。數學教育學門五個SIG群組活動:讓參與者自行選擇2組,同好者一起打拼,以培養革命情感,嘉惠後學子弟。
1.數學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 2.數學素養與閱讀。 3.數學文化與大學數學教育。4.數學診斷與補救教學。 5.科技化與悅趣化數學學習。未來為因應世界潮流,解決經濟困境,各國紛紛投入人才培育,舉凡科學(S)、技術(T)、工程(E)、數學(M),都是主要發展領域,而數學是科學之母,數學家們紛紛走進學生數學場域,培育師資,舉辦數學奠基活動。數學教育學門與教育部合作,推出:就是要學好數學專案。在全國展開活動,尤其弱勢家庭或低成就學生及原住民族及新移民等學童。
師資培育重視差異化教學,從國小國中打好數學基礎,運用建構思想建構反應。著重概念啟發,開放7年級使用計算機,實現教育場域,12年國教數學課程的特色與原則:採用讓學生適性學習、教師差異化教學、教師有效教學、教師多元評量的理念。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呂玉琴教授提出,培養國小學生數學創造力的教學及活動開發之探究。約在民國83年間,為了小4、5年級學生學習分數的困難,呂教授曾為台北市統計數學佐理人員職業工會的會員,上一堂3小時關於分數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參與人收獲很多,一致認為改變自己的概念想法,執行落實到教育場域,嘉惠學生讓學生不怕數學。打好1-4年級的基礎,到了5.6.7.8年級數學就容易了。
現代的學生負擔很重,一天24小時,排得滿滿,除了睡覺以外都在外面,連早餐都在外面吃,8點到校後,下午5.6時以後到家。家不像家反倒像旅館,然而孩子在不同環境隨時間持續成長,每一時刻的改變、成長不一樣,家長的成長與參與,相當重要,本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梁淑坤教授,透過家長參與提昇數學學習:數字常識及空間概念,期末報告中,證實孩子不怕數學、樂於讀數學,臺北市民間也有一群家長,參與深耕數學成長工作坊,特邀請國教院退休教授周筱亭女士指導。家長積極輔導自己的孩子學數學,也可因應未來學校補救教學師資之須要。成長工作坊,一年14次,每次兩小時,從整數概念、加法、減法、乘除、時間、空間、小數、分數、比值、方程式、函數等課程談起,呼籲更多家長落實關心孩子成長數學學習。回應今年專案:就是要學好數學。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