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當志工 母語導覽台灣文物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曾佳萱、王妤安/台北市報導】「快快快,有好多印尼朋友來了。林達你們準備好了嗎?」台灣博物館新住民導覽計畫負責人袁緒文,開心喊著一旁早已換上自己國家傳統服飾、等待進行導覽的新住民。台博館招募新住民擔任服務大使,安排博物館歷史課程,透過新住民母語導覽,和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朋友進行文化交流。

新住民服務大使林達,正在為其他印尼朋友進行博物館導覽。

招募新住民大使 吸引新住民參觀

國立台灣博物館從二O一四年開始招募第一批新住民大使。負責這項計畫的袁緒文表示,因為發現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附近有很多新住民進出,所以才想到可以招募新住民擔任導覽員。她表示,利用不同國家的母語來解說,不只可以吸引其他國家的朋友一起來了解台灣,也能讓台灣人聽到不同以往的文物介紹,達到多元參與及文化平權的目標。

目前台博館總共有十四位新住民服務大使,主要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及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這些新住民年齡大約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大部分都是已婚媽媽,育有兩到三個小孩。平時她們都有一份主要工作和家庭要照顧,只能靠著假日的零碎時間固定聚會及上課。

服務大使平時的培訓課程都是用中文教授,課程結束後,再由服務大使將課程內容翻譯成自己的母語,進行導覽。除了學習台博館古蹟介紹、歷史、建築上的花紋、符號各自代表的意義之外,還要介紹當期特展及常設展,例如台灣原住民展及台灣生物展等。因此,新住民必須要有基本中文聽、說、讀的能力才能入選。另外,袁緒文也說,「服務大使的工作屬於志工服務,是沒有提供薪水的,所以生計問題讓很多新住民不能留下來。」

新住民大使互相討論、分享筆記,為導覽做準備。

看見改變和進步 一切付出都值得

「來到這裡可以認識台灣的歷史,學到以前不會接觸的東西,這些都是很棒的知識。」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陳秀萍說,因為婚姻的關係,她來台灣已經快十六年,從注音符號開始學習,之後帶著孩子一起上很多翻譯課程,不僅讓自己中文更進步,也認識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姊妹。

對於這些新住民大使而言,要將中文歷史翻譯成自己的母語是最難的事情。另一位來自印尼的新住民林達表示,以前都是記印尼的名字,現在大家的中文名字都要記好幾個月才可以。如果遇到不懂的專有名詞,就會記下來然後上網查詢,例如原住民的東西,不知道相當於印尼的什麼,就會記住科學名字,再去查印尼的相對東西。她自信地說,「雖然這樣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但是覺得這樣很好玩,所以不會想放棄。」

一般新住民的導覽培訓大約兩到三個月,雖然目前課程已經結束,但對於這些母語非中文的新住民而言,仍舊要花很多時間練習。她們藉由一次次的導覽機會,讓自己更加熟練。林達表示,學習這些歷史並不會覺得很吃力,以前在大家面前講話會很容易緊張,但經過一次兩次的導覽練習,慢慢知道要怎麼應付,要怎麼講話、表達,也更會面對群眾。

新住民大使互相討論、分享筆記,為導覽做準備。

教學相長 新住民成文化交流橋梁

台博館母語導覽多在假日舉行,不只東南亞朋友會揪團參加,台灣民眾也樂於參與,在聽導覽的過程中,順便學習簡單的越語、印尼語。陳秀萍說:「其他沒有參加服務大使的姊妹都聽不懂中文,所以能夠用自己的母語講解給她們聽,很開心。大家一起學習台灣的歷史,更快融入台灣的生活。」同時她也希望大家能夠有同理心,聽到越南人講國語不標準的時候不要笑她們,因為她們是很辛苦的。

台博館的培訓課程相當彈性,因為新住民們都來自不同國家,上課時常常會互相討論,找出彼此間的共同連結。袁緒文笑著說,「很有趣,他們常常上課自己聊起來,他們用母語我也聽不懂。」她表示,這個現象很好,因為不希望她們完全變成台灣人,彼此溝通找出共同點才可以促進文化交流。

 

延伸閱讀

搖向外婆橋計畫 協助新住民返鄉

新工坊 教導新住民一技之長

愛無國界 關愛之家收容落難外勞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2,947
推:
1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4,59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3,877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5,015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768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6,383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7,845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7,252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625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361
推:
0
回應:
0

新住民當志工 母語導覽台灣文物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122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122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