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慧玲/南華大學報導】在去年第二屆TVBS大學新聞獎初試啼聲,勇奪第二名的傳播系四年?黃翔翔,本學期接再厲,在客語電視台新聞比賽中獲得佳作,同時榮獲兩岸交流映像獎銅映獎。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於日前考取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往學術的路上邁開大步。
黃翔翔的身世背景特殊,奶奶是國共內戰時期,從台灣被徵調到大陸支援國軍的台籍醫護人員,其間結識之後的夫婿,之後因故無法返鄉,跟隨著夫婿在大陸溫州生活了五十多年。民國八十九年,台灣當局鑑於台籍軍人在國共內戰中的貢獻,同意讓這些老兵返台定居,之後黃翔翔與其家人依序跟隨奶奶來台。黃翔翔回憶著說,當時來到台灣,她才十四歲,定居久後,發現台灣媒體多元且報導自由,比起小時候在大陸生活的資訊貧乏,所以自己夢想成為記者。
「為了達成自己的夢想,所以才念傳播,且計畫繼續升學。」黃翔翔靦腆地笑著說。她提到,大學一、二年級時,在學業上迷失方向,升上三年級,才找到新的目標,那要感謝傳播系老師馬立君鼓勵她拍攝電視新聞。為此,馬立君表示:「翔翔是個聰慧的女孩,雖然剛進來時,她對自己沒自信,但我認為她適合、能做的好,且新聞掌握度相當不錯,因此鼓勵她拍攝電視新聞,並介紹學長指導合作。」當時黃翔翔為了參加華梵大學舉辦的「十萬青年十萬金」比賽,第一次拍攝整整花了半年,雖然最後沒得獎,不過卻成為自己起飛的第一步。
之後,她陸續獲得第二屆TVBS比賽的第二名、安心糾察隊KUSO影片的創意獎,以及本學期的客語電視台的新聞比賽佳作,和最近榮獲的兩岸交流映像獎的銅映獎。
黃翔翔大方的表示,兩岸交流映像獎的題材是講述自己特殊身分背景的故事。指導老師傳播系系主任張裕亮認為,以她的身世背景做發揮,具體而微的見證了當年國共內戰下台籍老兵及其後代的悲歡離合,在所有參賽作品中實屬特殊,可惜由於無法取得歷史畫面,在鏡頭說服力上顯得單薄。
「如果我沒記錯,翔翔應該是系上第一位考上政大研究所的大學生。」張裕亮回憶細數著歷屆優秀學生。黃翔翔表示,會計畫攻讀研究所是想成為記者,但是擔心自己內在知識涵養不夠深厚,若要表達自己意見,總是不夠有邏輯,所以商請張裕亮主任擔任自己大專生國科會計畫的指導老師,主題是「大陸主旋律電視劇建構的對台關係想像─施琅大將軍電視劇的幻想主題分析」。之後,國科會計畫順利通過,張裕亮覺得她具備研究能力和潛力,所以聘請她擔任當時手邊正進行的國科會計畫「大陸媒介讀者投書的近用權實踐」的助理。
考上政治大學東亞所,是黃翔翔家人和老師們的期望,她除了想充實自己內涵,未來更希望透過自己特殊的身分背景,進一步了解台灣與大陸的歷史及兩岸之間關係。張裕亮表示,翔翔特殊的身分背景賦予她先天是被觀察者,考上研究所,透過學術的訓練,可以強化學術觀察能力。這種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的雙重身分,是相當特殊也饒有趣味的。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