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宜蘭社區大學文化夜市-如何「做月子」?習俗大不同

2007/06/27 20:28
4,694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如何「做月子」?習俗大不同

 

  五月十六日(三)的宜蘭校區文化夜市是由禮儀師培訓班的林清泉老師主講「作月子」。很多學員心想「禮儀師」不是「送死」的工作嗎?怎麼會講「作月子」呢?事實上我們可是禮儀之邦呀!養生送死自然都有一定的程序與禮儀,而這些也都是祖先智慧的累積。

 

    老師首先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作月子是人生健康與改變體質的最重要儀式與起點。」因為「女人一生有三次重大機會來改變體質:初潮、產後、更年期。」因此作好月子是非常重要的。這使我想起一位遠嫁到英國去的同事,由於外國人並沒有作月子的習俗,當她生完第一個寶寶,她的德籍婆婆還要她多喝啤酒,乳汁分泌才會多。剛經歷自然產生不出來又剖腹之苦的她,作月子期間吃的居然是冰冷的啤酒、可樂、薯條和漢堡,之後她的身體狀況一敗塗地,還必須硬撐著帶小孩,身心皆苦不堪言。幸而再次懷孕後,她特地央求臺灣的家人為她寄去作月子的湯藥,才將身體調了回來。

 

    可見作月子的重點之一是飲食。老師糾正了我們誤以為作月子就是要「一直補」的觀念。產後飲食需「補虛」與「泄瘀」兼顧,雙管齊下,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否則過猶不及,「太補」也是會補出問題來的,所以老師也提出了一些適合作月子時食用的湯品,以及飲食上要注意的事項。另外還從科學的角度詮釋了作月子時一些行為的禁忌,包括不洗頭、不洗澡、不做粗活等,讓人聽了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最後老師提到作月子是一種「通過儀式」。因為在古代女人取得地位的關鍵在造房與香火延續,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兒子傳承香火是人生首要的任務與貢獻。在一個家庭中,女人一定要生了兒子才能享有生而養老、死而祭拜的權利,不至於死後沒有神主牌位,成為孤魂野鬼,同時也從一個外人成為內人。所以作月子要追求的是一個完整的、完美的調理,我們所要調養的除了身體的健康,也包括了心靈的平衡與成長,生命香火的延續與傳承才能真正產生意義。

 

    原本我以為作月子只是一種「傳統」,一種產婦生完小孩必須忍受的「酷刑」。聽完本場次的演講,我才知道一個簡單的「作月子」竟有如此深遠的意義。而文化夜市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就能加深我們對於「坐月子」這個傳統的印象與瞭解,真是一個很有效率的活動!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提供麻油雞!可能是擔心麻油雞香聞千里,只怕全校都要聞香下馬,夜市的場地就不夠大了吧!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