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消費券救經濟!政府舉債讓你花錢,對景氣真有幫助?
本日Call-In主題:
社會救助?刺激消費?你支持消費券排富嗎?
來賓:
資深財經記者 詹惠珠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向愷
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梁彥平
政府要發消費券?排富問題!
發行消費券的原始目的,是要刺激消費,加強資金流動性。這樣的應急措施,對於現階段經濟問題,有什麼好處?光靠消費券,就能挽救經濟問題嗎?而消費券的發行,對哪類產業會有明顯的幫助?有任何有效評估實際效益的方法嗎?
美國以發放食物券為社會救濟的基礎制度,已經行之有年;而日本在幾年前為了刺激消費,重振地方經濟,也針對兒童、老人發行了地域振興券。這兩種作法,成效如何、差異何在?台灣目前考慮發行的消費券,和美日兩國的做法有何異同?
消費券政策,已經箭在弦上,但是政府在實施這樣的重大政策前,是否需要更精確地釐清目的:究竟台灣版消費券,是一種社會救助措施,還是刺激消費的方案?
排富條款的存在,有無可能讓這個政策的效果打折扣?若是消費券所產生的消費效果大量集中在食品等基本物資,那麼對於百貨、服飾、電子等不同產業是否會產生排擠問題;此外,目前討論中的排富條款,其標準為家庭年收入120萬。這樣的標準,對一般中產階級或雙薪家庭公平嗎?是否可能產生既拿不到消費券,又得負擔政府財政支出的社會階層問題?
消費券政策的預期效益,究竟如何?政府對此有清楚的闡釋或論述嗎?而現在規劃中的消費券發放方式,會不會是近貧補助的又一次重蹈覆轍;真正需要補助的人因為達不到稅捐門檻,沒有報稅資料所以得不到補助,但有錢人因具備節稅技巧,反而能在節稅之餘取得補助?
此外,消費券政策該如何防堵變現、偽造等弊端?而在眾多刺激經濟政策選項中,退稅、消費券與儲值卡等不同做法,何者對社會大眾最有幫助?
消費券發放,千頭萬緒
就振興本國經濟的目的而言,需要規定消費券只限換購台灣製造產品嗎?消費券規劃中,需至開立發票店家購買,有無可能產生藉由假消費、真兌現,出現買發票的弊端?
而發票換購政策,對鄉鎮地方或山區民眾,是否太過不切實際?這樣的政策規劃,有可能排擠到不需開立發票的傳統行業或零售者嗎?由國家全額出資的消費券政策,目前的政府財政有能力負擔嗎? 如果以舉債方式實施,會不會造成下一代的財政負擔?我們將與您一起探討新政府上台以來,各項社會救濟與經濟政策的支出情形。
延伸閱讀:
Food Stamp Program
搶先報╱消費券如何發?劉揆:經建會規劃中
學者:消費券可小保GDP
消費券專案報告 立院經委會19日增排議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