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一代堅持 打造農業新理想

2014/02/10 10:10
1,93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蕭祺軒、江昱賢/宜蘭縣報導】「要噴農藥,乾脆就不要當農民」,久豐農場創辦人熊國筌憑著比一般人更堅定的理念,在宜蘭創造出一塊不用農藥,完全有機的環境,也希望藉由自己的親身經驗,可以解決台灣農業人力斷層的問題。

小時立志種菜 現在心繫有機

與他合作銷售蔬果的宜蘭友善小舖負責人賴碧芬說:「他熊國筌是一個很值得信賴的農夫,我很欣賞他可以年輕務農又任勞任怨充滿熱情,所以在所以合作的農友中,他是最長久的一個。」

         將害蟲從種植的農作物中挑出

二十九歲的熊國筌,幾乎可以算是當地最年輕的農夫,他笑著說,從小他就非常喜歡種蔬菜,總覺得對於農業有一種使命感,同年齡的孩子在看漫畫時他就已經學著在自己的盆栽中種植蔬菜,就連打電動也是在玩有關種菜的遊戲。目標很明確的他在求學路途中擁有比別人還強的學習熱忱,雖然高中最後沒有選擇農業專科學校而選擇普通高中就讀,經過了大學四年的園藝系課程,發覺自己對於農業的熱忱並沒有消失,所以在服完兵役後就一直在尋找能切入農業的途徑,終於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關於有機農業的課程,且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台灣的農業,在經過思考後,決定從台北搬到較少汙染的宜蘭,並且在二〇〇九年承租第一塊地,創立了久豐農場。

即使在園藝系的四年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但在實際下田之後,很多問題才一一浮現,剛接觸有機農業的他,原本選擇租一塊四分地去耕種,希望可以一次獲得比較多的產量,但後來發現根本沒有人力可以去負擔這麼大一塊地的農作,因為用有機的栽種法比一般農業還要來的耗時,也更加的耗費人力,於是他前前後後換租了三次,才找到了現在的這塊大小適中的農地。

台灣農業的根本問題

熊國筌說,現在台灣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農民不懂得因應每種植物的害蟲去做防治,而輕易聽信周遭的人或是農藥行的話,就用一種農藥大量的去噴灑,去解決問題,但這樣的方法除了效果不佳之外,對於環境更是有著毀滅性的衝擊,他強調,有機的除蟲方法跟一般農藥除蟲最大的不同就是針對性和對人體的毒性,他舉例像是玉米的蟲就要用蘇力菌,蘇力菌不是化學農藥並且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只有少數人皮膚可能會對其過敏,是一種有機農業常用的除蟲藥劑,而防制每一種蟲都有各種不同的除蟲方式,只要方法有用對,就不需要噴灑這麼多對人體有危害的農藥,也不會汙染蔬果與土地,這是現今農民最需要被傳達的訊息。

向記者講解所種植的農作物

除了蟲害之外,老天的臉色更是影響收成最大的因素,常常辛苦種了一兩個月後,在即將收成的階段突然來了一個颱風,或是來了一場暴雨,這幾個月來的努力就會直接化為烏有,但生性樂觀的他從未為此受到打擊,在每一次的風災過後,他都很快的重拾心情,在最短時間內下田查看損失,並評估狀況繼續下一期的耕種,畢竟農夫這一行,不努力,是完全沒有飯吃的。

有機小農的生存難題

有機農產品賣相通常比較難看,常常會有蟲啃的痕跡,消費者往往會望之卻步,卻沒有意識到有蟲吃過才是真正無毒又健康的蔬果,因此在銷量的方面常常受到阻礙,另一方面,有機提倡適量生產,不給土地過多的負擔,所以除了在小農自己人力物力的因素以外,產量也因為這樣而受到了限制,對於通路也有很大的影響。

熊國筌說,以前他都會邊種邊找通路,但事後發現這樣根本無法在有限期間內賣出,在有了經驗之後,他學會先連絡好要收購的買家,確定他們要買多少的量,然後再根據統計出來的數字去種植這一季的蔬果,免得會有生產過剩的情況發生。這樣一來果然有效減低了損失,但在種種因素下產量還是非常不穩定,通路的部分也常常會臨時倒戈,原本說要買最後又說不要,讓類似的小農生活非常沒有保障,經濟來源也非常不穩定。

農業困境與小農出路

台灣農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年輕人願意下田耕作,導致農業人口老年化,這一點是非常堪慮的,在創立農場的同時,熊國筌也開始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自己在農地裡的心得,希望能透過網路讓更多年輕人效法學習,進而解決台灣農業的困境。而對於有機農業產量不穩定的部分,他希望在未來可以用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不同地方的小農來達成一個穩定的銷量,大家的經濟來源也才有保障。

延伸閱讀

久豐有機農場官網

久豐農場粉絲專頁

行健有機夢想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