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報導】自從毒奶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後,食的安全無疑又勾起每一個人心頭上的痛。近年來,因著人們對環境的覺醒,最大的改變就是有機食品的興起,君不見專賣店現身於街頭巷尾。高尚的價錢雖然令一般大眾卻步,市場仍持續的成長,大眾最重要的疑慮是「它是真的嗎?」
回顧政府的角色,農委會在84年開始輔導有機農業,86年試辦標章,但仍以民間標章為主力,88年3月15日制定「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及「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88年4月29日設置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89年6月22日制定「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申請及審查作業程序」,在92年9月15日「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訂定後原有規定停止適用。目前有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基金會(MOA)、臺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等四個單位的驗證標章是政府所認可的,雖然他們的認證標準並不一致,但對消費者而言總是聊勝於無的背書。
當96 年1 月底公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後,一切的遊戲規則又要重新建立,有機農產品必須符合規範並經過驗證。在接下來的兩年緩衝期內建立認證、驗證的相關流程,到明年一月即將屆滿,目前各項工作執行的進度如何?驗證單位的認證通過了嗎?農民可以配合如此高額的驗證費用嗎?企業型的生產者也會遵行嗎?會不會有人又創立新的名詞來逃避有機的緊箍咒呢?消費者了解了嗎?政府如何為人民食的安全確實把關,且拭目以待。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