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錦還鄉之好色男女之ㄧ

文字-A A +A

在現代社會中,色彩隱然成為一種顯學,只要有色彩之處,不管鮮豔或柔和都可以使觀看者產生不同的感受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志工李建宏 整理報導

 「給你三分顏色你就開起染坊來」一般隱喻為是太膨脹自己,對現在所學的可能連八字都還沒一撇卻忙著敲鑼打鼓,其實該句俚語主要強調智慧和知識是要慢慢累積的,才能受用一生。但從另一種角度切入,如果只有「三分顏色」就可以開染坊的話,那麼從色彩學來看,是否表示千變萬化的顏色,最終還是以基本紅、綠、藍三者比例的加減而得? 

在現代社會中,色彩隱然成為一種顯學,只要有色彩之處,不管鮮豔或柔和都可以使觀看者產生不同的感受,觀看色彩者亦或是醉心於顏色者,也許可稱之為「好色男女」。然而「好色男女」並非現代社會的產物,在過去科技與工業技術尚未發達的環境,如何滿足「好色男女」的需求?比方說民間婚喪喜慶中需要的色彩,以及位居要津的官員朝服都要特定的顏色予以規範,那麼這些顏色如何透過染坊的工藝技術表現出來?

 

根據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黃淑貞表示古代文獻記載染料植物最早可溯至周朝。在周代「染人」又稱「染草之官」就是管理染色的職官;後歷代王朝更設有專門管理染色的機構,在秦代設「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明清則設有「藍靛所」。這些官方的染色管理機構,當時所用的染料、顏料即全是萃取自大自然的礦物與植物染料。我國古代將青、黃、赤、白、黑稱為五色,再將五原色混合後可以得到間色(多次色)。

 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等,進行之植物染色確實由來已久,再加上以天然植物為染料所呈現出的顏色,鮮豔亮彩顏色較少,一般多褐,黑,青,紅紫色,若加上金屬鹽類的媒染劑,不但可固著染料顏色亦有可使色彩產生變化。從北縣三峽藍染節、到平溪社區總體營造強調「染料植物」的生態綠化以及恆春半島植物染等,在一片環境永續與回歸自然的聲浪中,逐漸受到重視。 

從一般熟知的馬蘭、檳榔、相思樹、洋蔥皮、蓮、紅花、大青、芒果、荔枝等,皆能作為植物染的染料,可見生物多樣性帶給人們多大的經濟價值與益處,在現今朝向「搖籃到搖籃」的「零廢棄」時代方向前進的同時,生物多樣性確實可以提供有別於工業化、大量生產製造的植物染一個豐富且多樣的染料、染劑來源。如此不僅豐富「好色男女」對色彩的需求,也可以永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8.31

hyman

加入時間: 2008.08.31
2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關心的議題

作者其他報導

1:13

「衣」錦還鄉之好色男女之二

2008-10-16
瀏覽:
2,159
推:
0
回應:
0

「衣」錦還鄉之好色男女之ㄧ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105篇報導,共12,92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105篇報導

12,92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