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蔗青」以文史路徑連結地方教育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洪千茵、黃郁茗 / 彰化報導】

二林「蔗青」以文化起步重返家鄉

位於彰化西南沿海的二林地區,有個在做地方文化的團隊,叫做「蔗青文化工作室」( 以下簡稱為蔗青 )。他們成立於2019年,主要紀錄二林地區的歷史文化及故事,同時也因為108新課綱開始推動素養導向課程,而開始前進各個中小學校園,帶領地方學校的師生一同透過在地課程、文學及電影來認識家鄉。

蔗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洪崇銘談起返鄉過程,從他深沉而溫厚的談吐間,可以感受到他對故土的情懷以及對於身旁環境的在意。而讓他決定想回鄉的原因,也從來不是單純有個返鄉夢。而是洪崇銘過往在大學期間投入新聞、攝影以及學運等社會參與,讓他開始對社會議題及地方故事有所感知,所以選擇在大學畢業以後回到家鄉二林,開始展開一些影像及文字上的紀錄

 

文化再加工 從故事捕捉到教育行動

後來因為108新課綱的展開,許多社區型學校開始發展校本課程。不過洪崇銘也談及 :「起初,來自不同領域的老師碰上土地文化這門課程時,可能會因為缺乏相關實作經驗及方法,而在設計與落地執行時遇見挑戰」。但當有蔗青這樣的地方工作者加入,其實除了可以提供老師們田野相關的方法論,同時也能扮演學校與村落間的媒人,在課程落地的過程更靠近地方,甚至影響村民一同支持和參與。

除了課程以外,也因為二林過去的農作頻繁,因此這裡的歷史文化也和農村背景十分緊密。像是洪醒夫作家的鄉土文學,又或常見於歷史課本的二林蔗農事件。這些都紀載了過去農民的心酸血淚、村落百態。因此,洪崇銘也談及推廣地方文化「以文學為基礎,以教育為路徑,以影像為媒介」這個很重要概念。所以蔗青也在地方文學的奠基下,呼朋引伴來了一群同願意推廣地方文學的夥伴,於2020 到 2023 年完成了歸鄉電影三部曲,分別為《有誰要往二林去》、《父親大人》以及《吾土》。並透過巡迴放映的計畫,將這些故事帶往各地方與更多的人們分享,藉此期盼打開社會大眾對於自我以及家的意識。

 

分享田野方法 串連學校與村落

三月八號下午,蔗青前往彰化溪洲國小進行教師研習「與生活結合的學習路徑 — 課程設計實務交流」。過程分享許多田野方法,也和老師們進行課程交流。洪崇銘也分享當教學轉變為非本科或校外課程,這對剛開始接觸地方課程的老師來說其實有些挑戰。因為就算是平常生活、工作的土地,也仍有人對地方是陌生的。因此蔗青希望努力支持老師們走出校園,進而讓來自各地的老師都能跟著孩子一起發掘家鄉、認識家鄉。

在這次實作經驗的分享中,洪崇銘以這學期與彰化縣立二林國小及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合作的 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 ) 問題導向學習為例。透過實際陪伴孩子探究二林葡萄,帶出「何為問題導向學習 」、「課程的內涵」以及「實行過程的看見」。他也分享不同的學習階段,在課程目標的設定上也會有所不同,像是國小端主要會以「體感和觀察」為學習基礎,進到國中甚至高中端則能從觀察往下延伸至「探究及設計思考」。在不同的學習目標中,透過 PBL 課程陪伴孩子觀察生活周遭的現況、反思問題,並營造自由且尊重多元的表達環境,是學習PBL很重要的價值內涵。

而在現場,上學期參與溪州國小「文學喚起濁水溪」在地課程的班導師 許育維也分享研習收穫 : 「非常深刻於崇銘老師陪伴學生到超市找葡萄的價錢,而不是單純學數學,甚至連結到許多生活應用。而對於過去與崇銘老師合作,印象深刻的是上學期和班上參與在地課程,實際進到市場與村民互動。這段過埕,學生學習開始與生活連結,似乎更清楚自己學到的知識可以如何運用,並且也和溪州這塊土地產生更深的連結。同時有崇銘幫忙學校老師橫向聯繫地方資源,也讓我們可以更快速的進入狀況」。

 

將眼光放回生活與地方重新連結

在這個資訊爆炸且充滿變動的環境下,許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漸漸退去。洪崇銘認為 :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存在的條件。當我們從這些條件出發的時候,第一件要清楚的事情是—我是誰? 接下來要走到哪裡去 ? 」。而透過土地教育,也許有機會讓孩子重新與這個世界連結。讓更多人在這段過程可以與人互動、思考自己與家鄉的關係,進而嘗試以更細緻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身旁的環境。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43則報導
681則影音
16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26

印尼卡蒂妮節 促進臺印關係

2024-06-28
瀏覽:
775
推:
0
回應:
0
2:34

橫跨空間與時間的鐘錶行

2024-06-05
瀏覽:
6,186
推:
0
回應:
0
3:20

走一遭埤頭的路上觀察學

2024-05-29
瀏覽:
5,988
推:
0
回應:
0
2:59

張淑雅水墨展 記錄臺灣之美

2024-05-22
瀏覽:
6,431
推:
0
回應:
0
2:38

進山淨山 拾起垃圾維護環境

2024-05-17
瀏覽:
6,772
推:
2
回應:
0
3:02

新活力注入 活化金色中港

2024-04-29
瀏覽:
8,454
推:
17
回應:
0
3:11

孩想陪你長大 舉行追思會促修法

2024-04-27
瀏覽:
5,109
推:
0
回應:
0
3:02

二林譜課程 以家鄉為名向在地學習

2024-04-27
瀏覽:
6,808
推:
0
回應:
0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6,120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8,210
推:
0
回應:
0

二林「蔗青」以文史路徑連結地方教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62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62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