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人類棲息地(張君玫)

2007/06/09 00:31
4,681次瀏覽 ・ 19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當世界過度膨脹,大地逐漸萎縮,但願人類不再幻想對抗地心引力的空中樓閣,該把世界還給大地,也把大地還給世界。

人類棲息地

⊙ 張君玫/中國時報 ,觀念平台 2007.06.06 

上星期青年樂生聯盟到捷運局陳情,指出新莊機場的地質鑽探報告嚴重錯估地下水的透水係數,若是執意施工,未來可能導致樂生院和新莊捷運機廠發生崩塌與湧 水,造成嚴重安全威脅。這其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不僅就樂生案的決策過程,就台灣社會工程品質,就這個美麗島沈淪的國土,甚或就全球的水文系統來說, 都亟須進一步探討。

很可惜,在媒體人的眼裡,拋出的問題不如丟出的雞蛋。台灣電子媒體的反智心態暴露無遺,在所有號稱現場轉播的報導中,沒有任何一位主播或記者去深入理解並 呈現給觀眾相關的重要探討。在當前泛政治與反思考的人文環境中,人們似乎已經越來越習慣以最空泛的指控來替代深入的理解與關懷,以光鮮亮麗的潔淨來粉飾底 層的污濁,以謙恭有禮的虛招來替代挖掘問題的道德勇氣。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隨著人文精神的扭曲與理性的偏執發展,全球的水文與地理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惡化,朝向無可挽救的毀滅道路。自從人類懂得在大地上 興造建物,遮蔽他們脆弱不堪一擊的肉身,並引領出一個具人文意義的「世界」共同體,就無可避免不斷取用大地素材去改造他們的棲息地。世界始終依附著大地, 人類的創造延續了大自然的創生。然而,就像德國哲學海德格所指出的,現代科技的框架把自然的所有,包括活生生的人類肉身與心靈,盡皆化約成等著被排序與應 用的物件,一切成為備用的「資源」,而不再具有其他的價值。

「資源」的思維主宰了我們看待環境的意識。許多研究指出,全球最珍貴的物質不是鑽石,也不是石油,而是水資源。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估計,至今全球仍有十二 億人沒有淨化的水可以飲用。這類問題逐漸引起世人的重視,但往往把重點放在所謂開發的程度。若深入探究,就不難發現,「水資源」匱乏的真正關鍵不在於低度 開發,而在於現代科技的反生態盲點。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不斷製造越來越多難以根除的污染源,並自掘墳墓地大肆破壞地球自體淨化的能力。大自然不會製造廢棄 物,那是文明人的專利。而且越「文明」的人製造出的廢物越是萬年不壞。這個無情的真相正在嘲笑人類一向引以為傲的科技。

我們的藍色星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地球自體淨化的能力有很大部份仰賴土壤與水的巧妙結合。濕地不僅孕育多樣化的生命型態,更可以留存水中的養分, 發揮沈澱與過濾的作用,從而淨化水質,補充潔淨的地下水。台灣的濕地破壞和地下水過度抽取早已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降和水質污染,沿海養殖漁業固然是經常被提 到的棘手難題,近年來接二連三枉顧生態的大型工程,更突顯了整個國家機器「發展中心主義」的意識型態。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深化的生態倫理,重新扣連文化和自然之間的鴻溝,把家園理解為人類的「棲息地」,座落在更大的生態系統之中。以樂生院被強制徵收的例 子來說,早在五年前新莊捷運動工時被鏟平百分之七十的面積,如今更面臨最後的迫遷,這當中被持續破壞的不僅是院民的人權與尊嚴,更有他們身為人類群體的棲 息地,和七十多年來獨特的人文生態景觀與歷史價值,以及那始終默默支撐這個獨特世界的土地。

當世界過度膨脹,大地逐漸萎縮,但願人類不再幻想對抗地心引力的空中樓閣,該把世界還給大地,也把大地還給世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hsing1 (未驗證) ・ 2007/06/09 17:37

張君玫寫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