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聞調漲學費,大家都怒了!由國教院舉辦的調漲學費方案公聽會取消,學生與家長、教師及勞工團體聯合集結,手持「我大三,我背二十萬學貸/我是家長,每學期繳八萬學費」等標語到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撤銷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
學生團體提出五大訴求,提承諾書要教育部官員簽名:一、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立即撤銷「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否則下台負責。二、反對學費調漲,要求逐年調降。三、抗議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策權,反對大學法人化。四、重新擬定教育資源分配的標準及方式。五、對資本課稅,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
由於接待陳情的官員無法承諾,學生代表撕毀承諾書,集體欲進入教育部內陳情遭警方阻擋。最後大家將高學費的學費單貼在教育部門口後結束今天的記者會。
---------------------------
相關新聞稿:
「不撤案,就下台!」國教院臨時取消南北兩場公聽會
工學鬥陣改至教育部抗爭,要求撤銷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拒漲學費!
學生、勞工、教師聯合行動新聞稿2012.11.7
「不撤案,就下台!」國教院臺北場公聽會因畏懼於大批學生、勞工家長及教師的動員,於公聽會前夕臨時宣布取消。原訂至會場抗爭的學生團體,聯合了工會團體與教師團體,提五大訴求改至教育部抗爭:一、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立即撤銷「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否則下台負責。二、反對學費調漲,要求逐年調降。三、抗議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策權,反對大學法人化。四、重新擬定教育資源分配的標準及方式。五、對資本課稅,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
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的「常態性調整學雜費方案」第二場公聽會,原訂於今日在國教院臺北院區舉行。草案中,私校學費漲幅可至5%,國立大學學費最高可調漲至10%,引發各地學生團體的強烈反對,最後公聽會在前一天宣布取消。前往抗爭的學生痛批:「龜縮行徑」、「又是緩兵之計」。學生團體串聯了華隆工會、自主工聯、團結工聯、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新竹縣產業總工會、全國教師工會、高教工會等多個團體,甚至動員遊覽車北上,聚集兩百餘人在教育部前抗爭,要求教育部長出面簽署承諾書以示負責:
一、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立即撤銷「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否則下台負責
所謂學費的「常態性」調整,可說是蔣偉寧部長在今年二月上任之初,一手促成的鬧劇。起初在二月時表示「傾向常態性」,三月時又說「未來大學學費可望回歸大學自主」,兩天後又改口說「擬以教育券助私校弱勢生」。最後在學生與勞團的抗爭下,宣布凍漲一學期,並委託國教院從事基礎研究,弄了個漲公立學校學費來補助私立學校,公私立大學一起漲學費的鬧劇,最後在人人喊打的窘境下,連公聽會都得喊卡。蔣部長在這半年多當中,耗費國教院的研究資源、引發社會不安、也無以回應私立大學校長和學生的需求,幾乎造成廣大學生、家長與教育人員的焦慮,應當立即撤銷荒謬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以示負責。否則,除了下台,我們想不到該如何彌補這場鬧劇所造成的傷害。
二、反對學費調漲,要求逐年調降
每逢學費調漲蠢蠢欲動的時刻,政府總是操弄教育統計來矇騙人民,這回果然又上演了「我國公部門高等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及政府歲出比率高」的把戲。理由是根據《2012年各國教育概覽》,臺灣在2008年的高教經費占GDP 比率(0.8%),高於日本的0.6%與南韓的0.7%。但其實,除了歐洲國家如德國(1.2%)、法國(1.2%)、荷蘭(1.5%),巴西與俄羅斯的高教經費占GDP 比率皆達0.9%,比臺灣還高。在2011年的《各國教育概覽》中,日本與韓國的比例也僅高於印尼(0.3%)而已,國教院不以此為戒,反倒津津樂道,找到了日本與韓國當難兄難弟,大談什麼「我國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並不亞於世界主要國家」,根本操弄統計資料的騙術。
又如「我國與OECD 國家政府高等教育占政府歲出比率」來說好了,臺灣的高教經費占政府歲出比率達4.49%,比起美國(3.2%)、德國(2.8%)、法國(2.3%)、英國(1.7%)等國家都來得高。但教育部似乎未曾考慮,相較於美國有七成以上的公立大學,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等幾乎全是公立大學,德國和法國幾乎是免學費,台灣用如此高比率的歲出,竟然只支撐了三成的國立大學,而且還只是在「半飽」的情況下,其餘的私校更是長期靠學費在辦學。倘若教育部對於高教經費佔經費比率高於歐洲各國感到滿意,大可趕上德法兩國,直接免除學生的學費再說。否則,以歲出比率作為漲學費的依據,實在沒有什麼比較的意義,不過是不明就裡的自我吹捧罷了!
三、反對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策權,反對大學法人化。
比起現行教育部學費調漲機制,即將推出的「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更是極其離譜、荒謬。教育部徹底背叛了全國納稅人的託付,放任學生與家長成為大學的提款機!一旦通過常態性學費方案,毋須教育部同意,各公私立大學即可調漲舊生學費5%、102學年度之後入學公立大學學生則可調漲10%,而且皆可年年漲!推出此等放任學生與家長成為肉票,任人宰割的調漲方案,教育部違法失職!
教育部未來更將全面地鬆綁調漲機制,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大學法人化」(自主治理方案)已選定成大金大兩校試辦,並將推廣到各公立大學;在試辦方案裡,教育部違反大學法規範,將學雜費調漲權限徹底下放給大學(對公立如此,對私大更無理由給予控管),目前已是高學費時代,學生已為大學教育背上沈重債務!教育部卻打算把學費完全交由市場決定,這無疑是將教育徹底地商品化、私有化!為此,我們堅決反對「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並要求教育部即刻起停止推動大學法人化(自主治理方案)。若仍一意孤行,教育部將為此付上代價!
四、重新擬定教育資源分配的標準及方式
各大學的經費缺口是教育部自身在資源分配上的錯誤方針所造成的,「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從來就不會真正解決問題。教育部以競爭型經費重點培育特定大專院校,早已受到監查院之糾正,而教育部仍一意孤行,持續編列第二期及第三期之五年五百億計劃預算,既無法有效提升整體社會公益,進而還造成各校過度仰賴此類不固定經費預算,強加編列無法掌控之浮誇預算,創造經費缺口之假象。教育部不應將競爭型經費這類將教育視為商品的制度作為資源分配標準,大學錄取率將近百分之百的當下,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機會平等,資源應該花在對整體都有利的常設性經費之上。
我們要求教育部重視教育整體的品質,增加對全體學生一併適用之常設性經費之比例,停止濫用破壞各大專院校預算體系且不符社會公益之競爭型經費,並逐年調降此類競爭型經費之比例,有效將資源重新分配至目前取得公共教育支出較少的學校及其中的每位學生之上。
五、對資本課稅,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
講到學費調降,甚至達到免學費,政府總是說「沒錢」、財政困難。然而,其實問題不是沒錢,而是政府圖利財團、不願向資本課徵應有的稅收使然。
教育除了提升公共知能外,實際上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在於勞動力的訓練。台灣隨著高教擴張、勞力品質提升,企業主們在過去享受到大量廉價的技術勞力,使得其營收利潤佔我國GDP的比例,自1990年從29.62%,上升到2010年的35.35%。然而,在該段時間哩,受雇者儘管平均受教育年數不斷延長,集體薪資佔GDP的比例卻是從51.71%,下降到44.55%。這一來一往顯示,企業因為優質人力而提高了生產力與利潤,卻絲毫沒有反映在受雇者的薪資身上(可參考附件一,取自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而人們日益要拿自身微薄的薪資,來補貼不斷高漲的學費與教育費用。
因此,要向資本們課徵這筆剝削勞工而來的巨額利潤,用以償付人們支付的教育訓練費用,不但合理,也合乎事實的公平分配。舉例來說,只要從資本每年四兆八千億的營業利潤要求2%的稅收,每年就有增加1000億元的稅收,可用於擴大公共教育經費。或者透過廢除圖利財團的減稅、免稅措施,也可達到此效果。根據教育部自身表示,若要「補貼私校大學生,使其學費等同於公校大學生」,每年僅需455億;若要完全「免學費」,也僅需約1200億,不過佔我國GDP的1%而已。很明顯,台灣早已有能力是免學費國家,政府「非不能,是不為」而已。政府不願這麼做,反映的只是它的階級屬性:「沒錢」不過是因為要拿錢補貼資產階級、不願向資本課稅,繼續正當化剝削工人階級的藉口罷了。
我們認為,教育部應該重新檢討現行的學費與賦稅政策,正視學費問題的根源,而非一再操弄毫無意義的統計數字,無視於高教經費不足的根本問題,甚至大談「反重分配」云云來分化公私立大學的學生。很顯然,在各式各樣荒謬的調漲理由下,學生、勞工與教師只會更加團結,一同拆穿教育部調漲學費的謊言。這正是「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鬧劇上演以來對教育部最大的啟示。
【共同發起團體】
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中山放狗、中正牧夫們、反大學法人化陣線、北大翻牆社、台大大新社、台大工會、台大研協、台大勞工社、成大零貳社、東吳大研社、東吳社工系學會、東海人間工作坊、東海台研社、東海學生會、長庚庚云、屏教民主自由社、政大種子社、師大人文學社、師大學生會、高大蚵仔寮集思社、基進筆記、清大研聯會、輔大黑水溝、學權小組。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華隆工會、新竹縣產業總工會、團結工聯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