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資訊落差現象在新台灣之子身上

2008/07/31 12:31
9,047次瀏覽 ・ 26次分享 ・ 12則留言
PeoPo推 19
檢舉

 【公民記者 楊馥菊 /台北宜蘭報導】

 

        近年來,台灣人口結構正在轉變中,來台定居的新移民人數越來越多,在不同文化相互衝擊之下,要如何協助這麼龐大的新移民融入台灣社會,將是現階段台灣社會相當重要的挑戰。

 

    而這些新移民在生活中面臨最大的問題則是親子教育。

 

    根據伊甸基金會調查,有55.6%的新移民表示親子教育是生活中最大的困擾,其中城鄉差距的因素更是導致親子教育問題的隱憂之一。

 

    在都會的新移民可以透過參觀博物館、上網獲得許多資訊,進一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教育。

 

    相較之下,宜蘭頭城大溪這個小漁村裡的新移民,獲得的資訊、資源則較匱乏。

 

    他,是台灣人與越南外籍配偶所生下的新台灣之子,父親忙於工作,母親則在大溪漁港打打零工,貼補家用,因此較無時間指導這位小朋友的功課。

 

    小朋友必須靠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甚至沒有人教他如何操作電腦,因此,小朋友的問題始終找不到解答的管道,形成新型態的「資訊落差」。

 

    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到,城鄉差距的問題發生在這些新移民身上,更進一步形成資訊落差,因此,政府更應該推動相關政策,以縮短這種資源分配不均的城鄉差距問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楊小菊 (未驗證) ・ 2008/07/31 21:18

感謝落山風
請多指教
如果有更多意見都可以跟我說唷
我會繼續加油 繼續更精進自己的

小美媽媽 (未驗證) ・ 2008/07/31 23:27

馥菊同學:
感謝您的文章、影片報導與大家分享。報導很專業、很用心,小菊報導的很棒!請大家踴躍的推薦這篇報導。謝謝!

阿醜 (未驗證) ・ 2008/08/01 00:21

推!

有用到google map,讓新聞本身與地理位置的連結更加清楚。

不過有幾個鏡頭是在故宮拍的?那也是新移民的朋友到故宮參觀的畫面?

這篇文章點出新移民之子的困境之一,如果有更多個案,或是社工人員的相關採訪,會讓新聞更有威力。

楊小菊 (未驗證) ・ 2008/08/01 09:37

謝謝小美媽媽的指教
也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新移民
在台灣的新移民其實是弱勢的
需要更多關心與關懷來幫助他們

小菊也會繼續加油
多多尋找弱勢團體的議題
發揮公民記者的力量幫助弱勢團體發聲的

楊小菊 (未驗證) ・ 2008/08/01 09:41

裡面有幾個畫面是在歷史博物館以及順益原住民博物館所拍的
那是我之前大學外拍作業所拍到的畫面
作業主要是針對新移民到博物館參觀的過程
以及新移民得到的心得感想.是否有瞭解到台灣的文化歷史..等等

想說把之前的作品來利用一下當作新聞議題畫面
其中較無拍攝到文物的展覽
因為大學時拍的時候博物館管方是同意我們拍攝的
所以”應該是”比較不會有版權之爭議

如果後續有時間的話我會繼續追蹤報導
多採訪一些個案以及社工輔導人員
因為這個新移民的個案不只是在這個小朋友身上發生
我想是發生在全部台灣的新移民身上
我們必須多多關注. 關心.關懷

這一次我只是把問題點出來
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這個問題

請大家多多尊重關心新移民吧!!!
有空也可以去看公視大戲—別叫我外籍新娘!

謝謝大家

楊小菊 (未驗證) ・ 2008/08/01 11:22

Ok 以後會改進音量的問題的 謝謝指教

elegant (未驗證) ・ 2008/08/01 15:49

請容我提出幾點提醒喲:
1.青少年、兒童應予適當保護,因此在訪問或攝取畫面前,最好要取得法律監護人的同意,若當事人在學校,就應該先得到校方、導師同意;
2.教育專家都主張,小朋友似乎不宜太早就開始學電腦;
3.大膽創新,不要被你所看過的一般新聞、或你以為的新聞的框架所制約了;
4.小菊記者年紀輕輕,就關心這些弱勢議題真是難能可貴。不過,我認為,做為一個行動者,不要只發現問題,更要想想:我能做什麼?我擁有/知道什麼資源可以運用?是否可以找些同好來討論?甚至大夥兒一起商討可以採取什麼行動?當然不是每個新聞都要這麼「責任重大」啦、而且也不是要立竿見影啦,只是希望公民記者還可以有些另類作為,我認為,公民記者應該是先做公民,再做記者。

出生之犢,潛力無窮!繼續加油呀!

單車小賢 (未驗證) ・ 2008/08/01 23:13

In reply to by elegant (未驗證)

回應第一點所述:
這一點讓小賢有所省思,小賢常常報導孩子,特別是很多篇幅根學校跟育幼機構的孩子有關,上次在南台灣隨便聚,有一位老師指導小賢,要多訪問孩子多一點孩子的說法、畫面、聲音在報導裡。我想這也是小賢很謹慎的一部份,報導信義育幼院單車天使過程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內心衝突,不能因為滿足報導內容就以近乎暴力方式去擷取畫面,每一篇報導都必須考慮排除保護個案、孩子能否明白表達、內容是否切題等等....在與社工、法定監護人~院長~看過之後,才po上新聞,這是難處!所以有朋友就說,這21天的報導只看見孩子玩樂的部份,看不到活動本質上甚至孩子內心的東西,這是難處!
大概這是小賢功力有待精進的地方吧!

elegant (未驗證) ・ 2008/08/02 00:30

In reply to by elegant (未驗證)

小賢兄,
真有傳播學前輩大師徐佳士教授說的「博腦佛心」(professionalism是也,徐教授年輕時,曾是中央日報編譯高手,只有他有此信、雅、達功力呀),用到一般社會人身上,就是經濟學家高希均教授的名言:溫暖的心,冷靜的腦。
兒童畫面討喜,但訪問真的很難做,所以,可以取其輕,或可試試看用他的畫面、用你的語言,這就是「旁白」的力道與必須之所在,孩子自己說的話固然真切,但很難一氣呵成、可遇不可求,就看運氣了,這要長時間慢慢累積,就由你來說他的心裡話吧,這就是寫手的功力考驗囉。這也是video的侷限,這時候,文字最有空間「展演」了。
沒有一樣媒介形式是萬能,要相互運用,所以才有人去發明多媒體、多媒材、超連結等數位科技呈現囉。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小賢兄的回應,也讓我想起了「泰安休息站」的新聞外的新聞,我真可憐那位李伯伯,還有那位賢慧媳婦,他們不懂得他們有權去拒絕媒體的鏡頭騷擾,李伯伯只好用他的想像去滿足媒體,李太太只好擺張樸克臉、去剪她的頭髮、照顧大伯家的小孩,李家人「非志願」的與各家媒體一起演「國王的新衣」戲碼,笨笨的觀眾每天笨笨的讓媒體餵食,不知道自己有權利可以去電視台、主管機關(現在應該是NCC)抱怨、抗議、消極的以人海戰術去癱瘓他們的電話、讓總機發狂,去網路上串連抵制、發動關機,其實別以為抗議無用,別以為媒體高層鴨子嘴硬、似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其實很在意閱聽人的反映,難為的是他上有最大老闆施壓,所以,以後媒體再有不妥,不要只怪記者不上進、沒常識,該罵的是他家大老闆啦。

bun5tat8 (未驗證) ・ 2008/08/04 07:39

教育部佇國小所辦的牽手計畫,就是疼痛新移民囡仔真好的措施.

政府tsim-ma關懷弱勢,後擺才毋免開大錢,起濟濟的鐵籠仔,社會才有法度安定kah進步.

都市人kah庄跤人,好額人kah散食人,做伙佇台灣這塊寶島生活,逐家好,才是好.

共生共榮,逐家才有美麗安定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