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之後
【中正E報黃怡豪、施采樓/嘉義報導】
台灣的發明在國際間表現亮眼,但能獲得發行機會的作品,卻是極少數比例,而在發明到發行的過程中,遇到需要解決的困難跟障礙,和在台灣教育體制對於發明的態度。
片長:6分35秒
得獎光環之後 發明家苦無資源
台灣發明的成績一向表現亮眼、揚威國際。日前在日內瓦發明展獲得42金34銀5銅的優秀成績,但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國內專利商品化比率僅有百分之零點三,以今年四月申請專利量6404件為例,只有不到20人有機會回收他們當初構思發明所付出的大量時間和成本。
嘉義市發明人協會理事長陳穗祥表示:大部分的時候的話,都是由,我們發明者他觀察到我們日常生活的用品,或是他們工作上面的用品,它的一個不方便的地方。依據這些的缺點、不方便的地方,下去作改良改進,然後他要去蒐集很多的點子,然後去慢慢地去擬定出,改善這些缺點的創新構想。
吳鳳科技大學機械碩二葉誌民表示:就設計規劃必須花一到兩個月的時間,然後接下來花兩三個禮拜,將3D設計圖轉為2D圖,然後接下來,廠商再由你的2D圖去確認說,你的東西加工起來的價格,然後要怎麼樣加工,然後圖面需要修改,大約又花一兩個禮拜,然後接下來,等候一兩個月,你的實體就可以出來了。
實現夢想力不從 需外界協助
多次來回的溝通,只是為了讓紙上的構想書能夠實體化的呈現,然而發明家的技術有限,廠商專業能力的協助,對發明家來說意義非凡。
嘉義高工微電腦修護科唐俊哲表示:我最近要參展的。我做的大概是晶片部分這個地方。如果沒有廠商可以幫我們的話,我應該就是,畫出構想出來,寫出就是對這個作品的設計,然後把那個設計,賣給就是說,就是這個廠商。
專利有三種 高成本耗時負擔沉重
與廠商接洽,最基本的就是要申請產品的專利。根據台灣專利法規,將專利分為發明、新型、新式樣三種。然而,以目前申請專利的現況討論,個人發明家依然需負擔高額的成本;審查程序的低效率,也容易導致發明家創新的構想錯失先機。
中正大學財法系助理教授姚信安表示:專利的部分,商品化的部分在一般會注重四個部分,就是資金,然後生產、技術以及市場。那專利制度上面會影響到會是技術,就我們現在科技進步的一個速度,大概是一到二年就會汰換的一個程度,那有可能就是當你的專利通過了,到最後一個階段其實已經沒有實益了。
專利制度的美意,是讓發明家利用國家政府的力量,保護自己的構想。為加速審核的時間,保障發明家的權益,新型專利在民國九十三年,從實體審查改為形式審查,免去檢查專利庫中有沒有類似專利,或這項專利是否符合資格的耗時作業,只看申請書的內容有沒有齊全,但如此一來,即使加速了審查過程,證書的實質效益對於廠商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
東榮五金專利部經理吳榮法表示:其實最重要一點是,一般外面的發明人,他本身對產品來講,他沒有專利分析能力,所以他可能要在,就是送給廠商之下,他要請廠商去評估,這專利怎麼樣,有沒有侵權問題。那因為這商品如果說,不是屬於一些公司的屬性的話,那要評估起來會是很困難,一件商品如果要評估一個專利分析的侵權關係,最起碼的代價,最起碼五十萬以上。我們曾經碰到過說發明家,他為了專利,就是付出他的專利申請費用,還沒有跟廠商合作,他就已經破產了。
不懼付出 認知差異難以跨越
為了讓心血結晶能找到合作廠商,發明家願意犧牲奉獻、在所不惜,但在廠商的角度,看重的是實事求是、眼見為憑,沒有實際樣本可供評估的專利,幾乎無法獲得廠商的青睞。諸如此類在發明家與廠商之間的產品認知差異,又是一項難以跨越的障礙。
吳鳳科技大學研發處處長蔡宏榮表示:學校的教學所衍生的這種專利的部分,是不是符合廠商的需求,這就是他們基本的主要的差異啦!因為我們今天教導學生,?發他的創意,創意發明,但是我們並沒有針對某一個特殊產品去發展,那每個人去想,那你想得到的,不一定廠商需要這些。
升學壓力 壓垮學生創意
在台灣,專利的產生大致分為企業內部研發,以及個人發明家的創作,其中個人發明家又以在學學生為大宗,然而在東方儒家文化深植的台灣,多少日子的寒窗苦讀,只為來日能求得個好功名,而發明創意的空間,似乎也在社會和學校的規範下,漸漸地被限縮。
嘉義高工微電腦修護科唐俊哲表示 :現在的社會其實真的有點難說,然後可能就是以這個為副業,然後去找一個比較,收入比較平均的工作來做,然後如果有閒餘時間,或空暇時間可能就是在過來副業這邊,想想構想、然後做做發明。
嘉義縣和睦國小創意科學社指導老師陳淑瑤:嘉義地區的話,可能還要再深度的耕耘,把那個環境的因素,整個布置好,貢獻給學生,然後架個一個平台或是舞台,讓學生的一個點子,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層層蛻變 讓發明不只是夢想
發明最初的本質就是為了讓人們,因為有了新發明,獲得更方便的生活。但是發明家對於專利制度的概念不全、或是廠商與發明家之間的認知不對等,都阻礙我們向更優質便利的生活邁進,政府教育單位或許應重新思考創意發明的定位,讓發明受到更多關注,才能有一個明朗未來的可能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