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生態工作假期 阿里磅攜手大眾護濕地

2023/11/17 21:00
23,00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曾善美、朱婕菱/新北市報導】木材搭建的涼亭裡,志工們身著青蛙裝,雙手戴著棉手套,拿著塑膠籃、竹竿、鐮刀等工具,待整裝完畢後走過泥土地,涉水進入池塘型濕地。當池內的志工將強勢外來種——水芙蓉及人厭槐葉蘋——用撈網撈起後,小徑上的志工便會用類似的運輸帶的模式,接力將這些水生植物運到後方的土地上。阿里磅生態農場的工作假期,整個運作過程全依靠人力,為的就是守護溼地,給原生種生物更完善的生活空間。

阿里磅定期舉辦生態體驗及工作假期,以親身體驗的方式為目標,讓民眾下水池清理外來種植物或是拔除植物,進行環境維護,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提高大眾對土地的認知與重視。

照片

↑參與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們正在移除濕地內的外來植物。攝影/曾善美

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風潮席捲1970至1990年代的台灣,許多自然風貌因此流失環境遭受破壞。1997年,王德昌老師以「定存大自然」為理念,發起集資購地活動,聯合六十個家庭,在曾經是茶園及軍官招待所的土地上成立阿里磅生態農場。除了部分建築、設施及必要的步道鋪設之外,園區近九成的空間皆進行棲地保育及復育。

2022年,王德昌以環境信託模式將阿里磅交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管理,同樣秉持「自然保育、低度開發」的原則,使園區維持淡水濕地與低海拔森林的生態樣貌。駐點小組會根據氣候設計自然體驗活動,期盼更多社會大眾共同加入濕地保育的行列。

為環境集資購地 提倡定存大自然

阿里磅生態農場位於新北市石門區,根據新北市民政局九月公布的人口統計表指出,石門區是新北市人口第六少的區域。以保育的角度來看,人類居住及工業用地的擴張是嚴重破壞生態的主要因素,由於1970年代的城鎮擴張,石門這個區域的人口逐漸外流,在人口較為稀少的情況下,保育行動會更加有利。

「這是一個非常高成本的做法。」談及王德昌當年集資購地的做法時,環境信託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駐點在阿里磅生態農場的組⻑黃啟翔說道。當年曾遭遇資金缺口過大的危機,所幸有位慈善家出了大部分的資金,才讓阿里磅園區順利成立。黃啟翔早年自行創辦了生態旅遊的旅行社,曾經在出生地澎湖與環資有過生態旅遊的接洽,但在大環境的因素下黃啟翔不得已另尋他業。恰逢環資需要人力,經過友人介紹便前來應徵,成為環資的成員。黃啟翔與王德昌其實也已認識十餘年,當王德昌在2022年想找人接手園區管理時,他毅然決然加入駐點小組,落實自然定存的理想。

另一位環資成員周昭蕊現任阿里磅生態農場的專案經理,在環資工作至今即將滿十三年。她提及早期環資剛開始做環境信託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的基地,因此都是跟各地的組織合作,自己跟著協會到處跑,因此看到各處環境維護的需求。2015年,周昭蕊從自然谷環境信託轉為新竹棲地駐點的人員,直至七年後環資承接阿里磅,協會評估周昭蕊經驗豐富,對環境、棲地維護與經營管理有著充分的了解,才將她調到阿里磅,與夥伴共同為維護濕地努力。

儘管有專業人員在此管理,但四名工作人員要維持10.3公頃的土地健康,人力明顯不足。因此阿里磅決定舉辦定期生態工作假期,邀請社會大眾走入濕地,酌收體驗費用,扣除保險、服務及現煮午餐等成本外,餘額併入捐款保育款項,共同為濕地生態圈保育而努力。

陸域化衝擊 濕地保育的困難

阿里磅位於大屯火山群北側,夏季因為山群擋住西南氣流因此多為無雨的晴天,冬天則是因為迎接東北季風的水氣,十一月至隔年三月都是陰雨綿綿,潮濕又寒冷。園區內的核心保育對象是因水聚集在低窪處而形成的池塘型淡水濕地,和圍繞這八個濕地的生態圈。黃啟翔說明,濕地是全台灣遭破壞最嚴重的棲地類型之一,如濱海的濕地就常被開發成工業區或魚塭,山區濕地則是早期開闢成茶園,不過現今茶園多已廢耕,大規模的耕種已經大大減少。

黃啟翔表示,濕地與其他棲地不同之處在於,濕地的地貌容易變遷:濕地的水會帶來泥沙,若讓其自然演替,泥沙越積越深之下會使植物生長,加速淤積的過程,最後濕地會消失,變成陸地,這個過程被稱作「陸域化」。陸域化原本是自然的現象,如河川氾濫導致自然濕地的產生,之後再因土石等使自然濕地陸域化,持續地自然循環。然而隨著人類生活區域的擴張,開始建造渠道,實行河川管理,使得自然形成濕地的機制大幅降低,但陸域化卻依舊進行,濕地因此越來越少。一旦濕地消失,原本在濕地依靠水源的蛙、蝦、蟹、蛇、龜等生物,就會迎來滅絕的命運。

除了水域的存在,濕地周遭還必須有草生的環境,且高度不能高至遮擋日照。黃啟翔提到,為了避免濕地生態圈遭受陸域化的侵蝕,志工們需要隨時注意水域和草生環境的狀態,定期將草生植物矮化,清理水面上的外來種植物,用人工的方式均勻整個濕地環境。這種高人力成本的經營方式是目前的解方,卻也比其他棲地來的費勁許多。

聚集大眾愛心 實現工作假期價值

阿里磅提供多樣化的環境,讓許多物種在此生長繁衍:如池塘型濕地的赤蛙樹蛙與白鷺水鴨、低海拔次生林的白鼻心與穿山甲、溪流型濕地的魚蝦貝類等,都是保育對象,此地更是保育類「台北赤蛙」在台灣最大的族群棲地。生態工作假期會先由專業人員進行園區及自然知識的解說,接著讓志工穿上俗稱青蛙裝的海膠涉水褲,拿著工具及籃網進入濕地,移除外來種動植物,或是進行周邊草木疏伐。在清理過後,則會帶著志工們實際走訪,進行生態導覽,認識園區內的環境,並且設計互動遊戲讓志工更直接地了解生態運行。活動分為半日及全日兩個選項,費用、內容、難度也依照志工的選擇而有所不同。

周昭蕊說明,園區內有森林、步道、濕地,會依照不同棲地的需求來制定志工行動。目前面對的現況是森林擴張,濕地與草地面積減少,因此阿里磅生態工作假期主要是帶領志工維護草生地,因為當草生受維護後,如蜻蜓、豆娘等昆蟲種類數目會因此提升,小型的蛙類也會有更多躱藏的空間。周昭蕊表示,這是他們在一年多的經營管理及觀察之下,認為不錯且可行的走向。

黃啟翔提及:「除了人力這個實際的需求之外,濕地維護的志工對我來說,價值觀跟成就感是最好的,因為真的是在當下協助打造動植物未來會利用的環境。」在移除外來種的過程中,視覺上產生的明顯變化,會讓人感受到自己確實為土地出一份力。這個成就感是黃啟翔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亦是多數志工會願意在假日支付費用,到阿里磅協助維護濕地的原因。

從棲地到日常 理想的友善生活

照片

↑在志工們進行工作之前,園區工作人員會先介紹農場生態環境。攝影/曾善美

照片

↑在工作中如果遇見比較稀少或是平常生活難以預見的植物,工作人員會藉機介紹,讓參與者除了體驗環境復育工作,也能學習到相關知識。照片提供/環境資訊協會

照片

↑在介紹完農場環境後,志工們就會開始進入濕地池工作,協助移除不適合在濕地生長的植物。攝影/曾善美

照片

↑在志工與園區工作人員這一年多來的努力下,越來越多原生動植物重返阿里磅生態農場。攝影/曾善美

自2022年至今,黃啟翔帶過數個生態工作假期。在志工活動開始前,他會先跟志工們講解前因後果,包括為什麼需要經營濕地?有哪些動植物在那邊生存?讓志工在體驗的過程中意識到做這些事的目的是什麼。也會有師長帶著中學生來到阿里磅進行生態工作假期,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首次參加這類型的活動,常會因為身旁有很多小動物而玩成一塊,活潑之餘也十分積極投入。

黃啟翔認為,現代人的生活圈大多都是在相當人工的環境,很多時候室外的天氣晴雨都與自己無關,因此能夠到自然中單純地跟土地親近相處,本來就是一個珍貴的經驗。在與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他會用一些有趣的話題引起學生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愛好,在生態工作假期後會受到啟發到郊區走走,或是更關注生態環境議題。「如果他對大自然有關注,他自然就會去願意選擇一種比較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連動性。」黃啟翔說道。

阿里磅生態農場除了舉辦生態假期,也有較入門的自然體驗。周昭蕊表示,白天和晚上會有不同的導覽主題,都很希望能夠介紹給大家,讓人們認識台灣漂亮且珍貴的自然生態。無論企業、機關,或是一般社會大眾,阿里磅團隊都鼓勵大家可以多參加棲地維護的工作假期。在台灣北部進行濕地相關管理的單位較少,因此像阿里磅這種能夠直接參與到棲地管理環節的體驗十分珍貴。黃啟翔最後提到,最重要的不是清了多少,而是清理的過程中會體會到人類污染越加嚴重的問題,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更多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採訪側記

很早就找到阿里磅的提報了,分了兩次到現場。一次在八月底,親自全程參與他們的工作假期及側拍,與志工們聊天;第二次在九月底的正式訪談。

在參與生態志工假期的當下,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來這裡的人們對自然最真切的關懷,才會願意花時間及金錢來當志工。年齡層多為三十至四十歲的青壯年,印相深刻是一位約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帶著小學的女兒一起參與,女孩全程沒有因為環境可能偏僻或是因為蚊蟲而哭鬧,而是樂在其中地走完全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