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什麼時候可以幸福美滿?第四世界運動以書會友
第四世界運動是由已故的法國若瑟‧赫忍斯基神父所創立,旨在讓社會大眾協助赤貧者和他們的家庭,團結對抗貧窮的社會運動。
10月29日神父所著《你們貧窮的人是有福的》一書,在宜蘭市救主堂舉辦新書發表會,首先由社群工作者陳慧鈴開幕致詞,主持人為曾任宜蘭善牧學園首屆主任的楊淑秀,也是本書譯者暨總校閱,另一位譯者是林立涵。。
發表會播放了若瑟‧赫忍斯基神父的記錄片《半世紀的抗頻之路》,接著是活水成員杜慧珍的短講,活水成員是指積極參與第四世界運動的赤貧過來人,杜慧珍分享她自小家境貧困,以及她收留流浪漢,希望給他們有家的感覺,卻遭受到許多異樣歧視眼光的心路歷程,她心中唯一的期盼,就是窮人什麼時候可以幸福美滿?
四位與談人為季紅瑋(花蓮女中前輔導主任)、沈後山(資深社會工作者)、陳又安(街角家關懷協會發起人)、程家祿(自由工作者,若瑟神父著名報告書《極端貧窮與經濟社會的不穩定報告書》譯者)
窮人和富人有何差別?正如神父書中所言,天主並沒有給每一個人同樣的位子,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重要的位子,都是不可或缺的,那貧窮帶給社會的正面意義是什麼呢?年僅26歲但已投入無家者工作多年的陳又安,認為貧窮的正面意義是讓我們有反省的機會,為何有人窮困潦倒,無法有尊嚴地活著,我們是否做錯了什麼?
發表會除了觀賞記錄片,與談人選讀分享,還安排與會者互相分享對『有福』的看法,第四世界運動如何深耕茁壯,一如與談人沈後山提出的建議,可不可以有一本台灣經驗的書?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這項運動,不再把貧窮當成社會問題,而是社會革新的動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