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古樂集 聽見數百年前的樂音
【記者詹子萱、程欣瑩、方敬/桃園市桃園區報導】古低音管、管風琴演奏家蔣皓任赴歐洲留學十餘年,回台後成立「微光古樂集」推廣古歐洲的音樂。微光古樂集也成立podcast「微光故事集」、古樂知識部落格「微光古樂客」,前者以說故事、用古樂器配樂的方式將古樂融入日常生活,後者透過文章為大眾科普有關古樂的冷知識及歷史故事,希望讓古樂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出現在台灣。
↑微光古樂集團長蔣皓任致力於古樂的推廣。 攝影/方敬
從小愛古樂 赴歐找尋心之所向
微光古樂集團長蔣皓任從小就喜歡巴洛克時期之前的音樂,他回憶,小時候常看歐洲文藝片,其中不乏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的故事,在觀影過程中就發現自己深受此時期音樂的吸引。
不過,台灣音樂科班報考的主修樂器項目大多只有現代樂器,高中時蔣皓任進入光仁高中就讀音樂班,主修現代低音管。但是他並無放棄追尋古樂,反而在此時發現自己尤其喜愛巴哈的音樂。最能代表巴哈音樂的其中一個樂器就是管風琴,蔣皓任就立下學習演奏管風琴的心願,且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當時在天主教台北聖家堂擔任管風琴師的蘇開儀老師。
西方音樂中,管風琴的發展和宗教息息相關。蔣皓任回憶,當時自己也不確定哪裡找得到管風琴,只知道大安森林對面有個很大的天主教堂,他心想:「那我何不就走進去問問看?」沒想到當天蘇開儀剛好在教堂裡,在求知慾驅動下,蔣皓任開啟了他的管風琴之路。
↑微光古樂集團長蔣皓任學生時期主修管風琴,而管風琴的演奏原理為鍵盤彈奏,再透過下方送風設備吹響音管發聲。 攝影/方敬
在光仁高中只讀了一年的他,憑藉著對管風琴的執著,17歲時就赴奧地利格拉茲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先修班主修管風琴演奏,隔年進入學士班就讀。畢業後進入瑞士巴塞爾國立古樂學院攻讀碩士,學習巴洛克、文藝復興時期的低音管。
赴歐洲求學時,蔣皓任在歐洲文化的薰陶之下更堅定了他對古樂的感情,蔣皓任表示,「在歐洲任何一個城鎮的街上走著,都可以走過各個歷史人物走過的足跡」,他看見了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收藏著哈布斯堡王朝從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的藝術總匯,以及古樂器博物館內重要的古樂器,在歐洲的所見所聞讓他愛上歐洲歷史的一切,更加確信自己喜愛引領他來到這裡的古樂。
↑蔣皓任曾在瑞士國立古樂學院學習巴洛克、文藝復興時期的低音管,圖為微光古樂表演時照片。提供/蔣皓任
古樂不只是歷史演進過程
古樂一詞大致分為兩種含義,一種是指西方音樂史上,在作曲家莫札特、巴哈之前所創作的音樂,大約橫跨6世紀到18世紀;另一種則泛指任何含有任何古樂元素的音樂,包括古樂器、古樂演奏技法等等。中世紀至巴洛克所使用的樂器、音律、樂團編制都和古典、浪漫時期相異,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例如巴洛克小提琴的弓尖設計較尖,能製造出有如人聲歌唱時自然出現的先漸強再漸弱,但現代小提琴的弓製作成從頭到尾都較為一致的寬度,追求平均的聲音。
相對於浪漫時期以後旋律至上的創作方式,古樂的作品是每條旋律都擔當著不同角色。起源於宗教的古樂常給人一種神聖的感覺,以文藝復興時期的複音音樂來說,蔣皓任形容:「我覺得它是非常療癒的,是一個必須結合大教堂的聲響、它的文化背景還有周遭建築物,才可以感受的音樂。」
↑微光古樂集傳遞古樂器歷史,團隊時常在講座介紹巴洛克時期小提琴與現代小提琴的差異。提供/蔣皓任
蔣皓任說,有些學生會認為古樂器就是發展未完成的樂器,其實並非如此,「我傾向的觀點是,每一個年代都有屬於那個年代該有的聲響、該有的東西。」依據當時的社會、音樂風格,每個年代都會發展出不同的樂器或技巧,以符合當時的音樂審美。蔣皓任舉例,巴洛克小提琴沒有腮托、肩墊等輔助設備,指板較現代小提琴短,雖因使用羊腸弦而張力較小,但不代表巴洛克小提琴是發展不完全的,是因為當時演奏音樂的場地最多只能容納150人,這種張力小的小提琴已能滿足當時的音樂需求。而在工業革命之後,各式發明改變了人類社會,才出現較大的演奏廳及音樂聲量上的需求。
蔣皓任分享,他很認同小提琴家席捷斯瓦·庫伊肯(Sigiswald Kuijken)曾說的,在使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時,可能因少了輔助設備而出現技巧上的障礙,但「正是因為這些障礙,才可以知道原來巴哈的無伴奏就是為了這些障礙而寫的。」這些障礙讓演奏家思考並探尋該用何種技法解決,而些技法就能形成當時的樂風該有的音色。
微光古樂集 回台推廣古樂
「因為學到喜歡的東西,覺得這個東西很有價值,就會想要帶到台灣來做推廣。」蔣皓任在歐洲就學期間,就會定期回台舉辦講座、演出來推廣古樂,從瑞士巴塞爾國立古樂學院畢業後,蔣皓任回台服役時剛好認識了台灣其他的古樂演奏家,便一起組成了微光古樂集。雖然有想過繼續在歐洲生活,但蔣皓任認為台灣是自己的家,雖然台灣在古樂方面還是有著許多誤解,但也因此讓他有了推廣古樂的動力。
微光古樂集聚集許多留歐美的台灣音樂家,涵蓋古低音管、蕭姆管、大鍵琴等各式古樂器,組成室內樂組合。團員們定期排練、舉辦音樂會及各式講座,「缺的永遠是聽音樂的人,這個是我們現在努力去尋找的」,微光古樂集吸引到的不只是學習古典音樂的人們,還包括了喜歡歷史、中世紀奇幻元素的人,甚至也有從遊戲「艾爾頓法環」、「刺客教條」、電影《哈利波特》等開始對古樂產生興趣的人,微光古樂集將古樂和各種領域合作,希望吸引到不同族群的聽眾。
↑古低音管靠著演奏時的換氣,控制樂器中竹片來發聲,其著重低音域展現。提供/蔣皓任
↑大鍵琴音色明亮清澈,盛行於15至18世紀的歐洲。提供/蔣皓任
除了演奏音樂之外,微光古樂集也成立了podcast「微光故事集」,講述自創的童話故事,並以古樂器演奏配樂;「微光古樂客」資訊平台介紹許多有關古樂、音樂史的知識,利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眾理解古樂背後的有趣故事,例如〈談一場文藝復興的戀愛 古樂裡的抖M愛情觀〉,介紹文藝復興時期的世俗音樂中描繪的淒美愛情。希望透過這些平台,讓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到古樂的世界。
↑微光古樂參與了2022中世紀、奇幻風格市集,設立攤位打造古樂同樂會,於活動中與來訪民眾分享古樂知識。提供/蔣皓任
↑以實際樂曲表演,使民眾更加了解歷史意涵。提供/蔣皓任
歷史演奏實踐 沒有終點的追尋
微光古樂集推廣歷史演奏實踐(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是一種參考各式文獻,盡可能找回古樂的演奏方式。過去的音樂家利用書寫紀錄當時所追求的音樂模樣,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就要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也有記下樂器演奏法的文獻,例如《琴藝綜論: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論述》詳細介紹弓的拿法。
歷史演奏實踐並不是盲目地去還原歷史,演奏出的音樂仍屬於現今的產物。在演奏古樂時身為一個詮釋者,蔣皓任認為可以從從當時的政治、文化、建築、文學、語言等各種元素去探討音樂,能更理解為何作曲家會寫出這樣的曲子。過了數百年,現代人無法得知當時的音樂究竟是什麼樣子,因此歷史演奏實踐不是要尋找「最純正」的古樂,反而是因為沒有「最純正」的古樂,音樂家才會去追尋。蔣皓任說:「如果你開始覺得你做的東西是最純正的話,這代表古樂已死。」
「古樂只是一個讓你知道你從何而來、你站在誰的肩膀上的過程。」歷史演奏實踐的用意是使音樂家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在明白自己永遠找不到「正解」的情況下持續追尋,在這樣抽絲剝繭的過程中,透過不斷地與自我、歷史對話,創造出的價值是非常豐富的。
↑蔣皓任認為歷史演奏實踐的用意不在於還原歷史,而是透過音樂、知識背景,更加了解歷史與該時期的音樂家。提供/蔣皓任
不只存在於過去 古樂也是現代產物
「古樂要想辦法引入現代人來聽這個東西,可是現代人也必須適時的放下自己平時生活的習慣,甚至一些偏見。」有些古樂的聲響不符合現代的審美,蔣皓任期許古樂能以更多元的樣貌走入大眾的生活中,也希望現代人能以開放的胸襟看待古樂,消除對古樂的誤解。
微光古樂集每年寒、暑假都會舉辦維奧爾琴與巴洛克提琴的古樂器工作坊、巴洛克舞蹈研習營;曾和魏德聖導演合作,策劃《台灣三部曲》歐洲古樂配樂,研究荷西時期的台灣音樂;也曾參與歌手青峰的歌曲〈小小牧羊人〉,古樂與流行音樂、電影的結合,展現古樂多元共融的樣貌。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蔣皓任團長演奏了各種不同的風笛、管風琴及大鍵琴給我們聽,能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這些平時很少見到的樂器,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難忘的經歷。團長就和古代的音樂家一樣,一個人能演奏數種樂器,我們認為這是另一種古樂精神的展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