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一步一腳印找回最初熱情

2007/04/18 05:31
4,288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林佳蓁報導】因為從小就愛聽故事、說故事,《一步一腳印》製作人兼TVBS新聞部副總編輯詹怡宜一腳踏入記者這個行業,然而新聞工作要求快速,往往沒有時間完整交代事件的起承轉合,讓一開始對於新聞事業充滿憧憬的詹怡宜離夢想越來越遠,一直到接下《一步一腳印》節目,才讓她找回當初選擇記者工作的初衷:「聽故事、說故事」

。從記者到製作人兼主播,從跑新聞到單純處理新聞、播報新聞、面對收視率,詹怡宜走上了與她夢想截然不同的道路。「尤其是當上主播之後,跑的新聞少了,跟外界的接觸也少了。」詹怡宜說:「是《一步一腳印》讓我再一次拿起麥克風,重新開始跟人的接觸。」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一開始是三分鐘的新聞專題,但有些故事總覺得三分鐘說不完、意猶未盡,於是變成了每周一小時的節目,從頭到尾全台走透透,報導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讓詹怡宜深刻的體驗到,其實越認真去找,越發現故事說不完。

「《一步一腳印》以真實為出發點,事先沒有腳本。」詹怡宜說。就是這種一文字、一攝影簡單的採訪方式,讓《一步一腳印》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像是隨著公車司機出車採訪。在擁擠且吵雜的採訪環境中,詹怡宜一度認為這則專題恐怕難以完成,但這種讓受訪者受到最少干擾的採訪模式,讓攝影機捕捉到司機與乘客最自然的互動,真實的記錄了小人物的獨特生活。

首都客運226路公車司機林為凱是《一步一腳印》台北站的採訪對象,SARS期間,他是第一個自願載運醫護人員的公車司機,冒著自己的生命暴露在高度危險的情況下犧牲奉獻,還得經歷一段不方便的居家隔離。詹怡宜表示,親身體驗到林為凱將每位乘客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上車親切的招呼、細心提醒老人家哪裡該下車,讓她領悟到原來公車司機的影響力竟如此深遠,每一位搭上這班車的乘客,都可能因為他的一個微笑、一句細心提醒,一整天保持好心情。

《一步一腳印》也曾經在凌晨三點,紀錄全台灣最早上工郵差的工作。陳英欽是服務花蓮山區原住民部落的郵差,由於當地的原住民幾乎早起上山工作,平常的上班時間根本找不到半個人,於是在村民的要求之下,陳英欽的工作時間變成早上四點到七點,成為全台的首例。送信近半世紀的陳英欽,即使已經退休了仍然繼續天天上山為村民服務,他騎著機車穿梭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山路,很多時候連詹怡宜所乘的九人巴士都跟不上。

在節目的留言板以及詹怡宜的個人部落格上,充滿了觀眾對於《一步一腳印》的支持與感動。前幾年詹怡宜將她在節目裡面拜訪過的地方集結成書,「有受訪者告訴我,甚至有觀眾按圖索驥拿著那本書照著《一步一腳印》的足跡走了一回,」她笑著說:「這種觀眾的回應讓我很有成就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