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好書屋 雙性戀媽媽開拓性平之路
【記者郭劭寬、林孟儒/花蓮縣報導】花蓮性別友善書店「孩好書屋」,是雙性戀媽媽江珮瑾與先生賴威任所開設的書店。創立前夕曾遭反同團體點名抵制,但江珮瑾沒有因此受到打擊,仍秉持開設書店的理念。從大學時期就對性別議題相當關注的她,也在今年推出「性別平權閱讀推廣計畫」,期盼能發揮自身影響力,為花蓮的性別平權之路盡一份心力。
大學啟蒙 開始關注性別議題
江珮瑾對於性別議題的啟蒙是在大學就讀社會福利學系的時期。在社會學的課堂中,老師喜歡將性別結合社工領域,讓大家思考其實社會工作的現場也存在很多性別議題;加上愛讀書的江珮瑾時常參加大學好朋友創立的性別讀書會,雙方面的刺激下就讓她對性別方面的議題產生很大的興趣。
後來,江珮瑾到善牧基金會的少女庇護中心擔任生活輔導員,在跟很多青少女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她們在性別認同以及情慾情感上的探索非常需要幫助,在工作的過程中江珮瑾也同時回顧了自己一路上以來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生命經驗,於是他決定攻讀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繼續在此領域深耕。
孩好書屋創辦人江珮瑾。攝影/林孟儒
表達雙性戀身份 為自己出櫃
對於身分認同,江珮瑾也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是雙性戀。但其實在過去她很少與身邊的人透露自己的性傾向,直到前幾年的婚姻平權公投,江珮瑾家族裡頭的長輩在Line群組發表否定的意見,即使知道長輩是無心的,但當下還是令她相當受傷。江珮瑾說:「雖然我已經結婚生小孩,但我對於自己的身分認同是很清楚的。」於是她決定直接在群組裡出櫃,順便也讓大家知道,或許你們覺得這些事件的主角離你們很遙遠,但那些人其實可能就是你身邊親近的人。
因為這個契機,反而讓江珮瑾有機會跟家族裡的人溝通。後來她在臉書上面發佈性別平權相關議題時,這個長輩也會來按讚,對江珮瑾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鼓勵。透過前面的溝通過程,讓她在家族裡能活得更自在,長輩也從以前的誤解,變得開始懂得尊重包容不同的群體。
孩好書屋的招牌也包含彩虹元素。攝影/郭劭寬
孩好書屋的創立
江珮瑾與先生賴威任開設書店很大一部分是為了五歲的兒子壯壯所做的決定,由於壯壯的身體狀況特殊,需要時常進出醫院,因此江珮瑾需要更多工作上的彈性。以前曾經在「時光二手書店」工作過的她,對書業抱有很大的熱忱,於是決定創立「孩好書屋」,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照顧、陪伴孩子,也希望為孩子打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孩好書屋」店內設置了性別平權專區,販賣彩虹旗、彩虹手鍊、彩虹鑰匙圈等相關小物,也展示各種不同性別議題的書籍,像是《兩個爸爸》講述跨國婚姻和同志家庭親子教育的議題、《女孩、女人、其他人》則刻畫英國十二位非裔女性的故事。而選書方向除了性別以外,還包含了海洋環境、鯨豚保育、親子關係等不同面向。
書店更是提供客人一個場所,讓大家能在這邊暢談性別話題。其中讓江珮瑾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女生的故事,她說:「那時有一個女生跑來書店,跟我聊到自我的性別認同後便向我出櫃,因為她覺得這些話沒辦法向認識的人傾訴,但來到這邊,就像對著樹洞說出真正想說的話,可以毫無顧忌地分享自己內心的情緒,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
書店性別議題相關書籍。攝影/林孟儒
開幕前遭護家盟點名抵制
江珮瑾坦言,花蓮至今仍然是性別觀念相對保守的地方,很多人對性別平權方面的議題帶有強烈的反對,書店在開幕前夕也因為參與性別議題的活動遭受到攻擊。當時「孩好書屋」和其他性別友善店家與花蓮市公所共同舉辦了一系列有關婚姻平權的講座,無奈卻遭到反同團體刻意重置了市公所的講座海報,揚言抵制這些挺同店家。面對困難,江珮瑾卻笑笑地說,某種程度這也算是一種逆向行銷,反而讓更多對性別議題感興趣的人紛紛前來書店。
店內設置性別平權專區,販售彩虹小物。攝影/林孟儒
推出性別平權閱讀推廣計畫
雖然同性婚姻早已通過,但花蓮地區真正有在推動性別平權的團體少之又少,網路上能看到的只有「花東彩虹嘉年華」與「同志諮詢熱線花蓮小團隊」而已。江珮瑾想說「那我們是不是有什麼機會可以為花蓮多做一些什麼!」於是再度申請文化部實體書店補助,今年決定以性別為主軸,推出「性別平權閱讀推廣計畫」,希望為花蓮在地的性別平權之路盡一份心力。
「性別平權閱讀推廣計畫」以彩虹旗為概念,每一個顏色富有不同的意涵,每一個活動也就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像紫色是藝術創作、是生命力的來源,就有舉辦如黏土創作、塗鴉創作等手作的相關課程給小朋友參加。由於書店長期經營親子這塊,知道說如果可以從小開始給小朋友不同的思考面相,那他們的觀念就不會那麼僵化。
例如,「孩好書屋」多次邀請故事團體進行繪本說演的活動,而選書的方向是小朋友一般較少接觸到的性別書籍,像是《紙袋公主》顛覆傳統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以公主拯救王子為主線,打破性別既定的刻板印象;《奧利佛是個娘娘腔》講述奧利佛不喜歡被認定為男生的興趣,卻靠著踢踏舞的專長改變大家對他的看法;《粉紅色影子的男孩》探討了性別氣質,以影子顏色區分一個人的個性,粉紅色的影子也代表男孩內心真正想追求的自己。江珮瑾表示,小朋友不會預設立場,因為繪本說演並不等於說教,講故事的過程中也會摻雜遊戲和戲劇表演的活動,小朋友反而能結合自身經驗,分享聽完故事的感受。
在「真人圖書館」的活動中,曾經找來了一位成功單身收養小孩的父親,單身收養又是男性在台灣是非常少數的案例,大家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真人圖書館的概念就是與人對談,透過面對面的交流吸取對方的經驗。而「多元性別影像讀書會」,每次都會播放性別相關的電影進行討論,這次的五部片子《滴答搖籃曲》、《同樂演劇社》、《跨性健健美》、《兩人之間》、《未來的我們》,是按照人從出生、成長、結婚、生小孩的歷程進行選片,循序漸進讓大家了解生命不同階段的樣貌。
「性別平權閱讀推廣計畫」活動內容。 製圖/林孟儒
客人回饋成動力 慢慢對社會帶來改變
「其實我覺得一間書店要看到它對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以上的時間。」江珮瑾表示,以書店來說他們還很年輕,從二〇一七成立至今不敢說帶來什麼樣巨大的成效,但可以從客人的回饋中,慢慢看到書店帶來的小小貢獻。
「我們深信閱讀能影響人的思考,進而改變人的行為。」江珮瑾也希望「孩好書屋」能夠影響一些對社會具有影響力的人,不論是透過店內書籍或是舉辦的各式活動,讓這些人不僅從中得到閱讀的樂趣,也可以開始去關注社會當中存在的環境、性別等議題,藉此帶來一些改變的力量。
孩好書屋時常舉辦各種活動。圖片提供/孩好書屋
採訪側記
第一次的採訪稍微帶點緊張,但一進到「孩好書屋」就覺得書店的空間規劃非常舒適,店內也充滿著彩虹的元素,讓人覺得來到這邊可以非常放心地暢談任何你想說的話。與創辦人江珮瑾聊天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的溫暖與自信,也能發現她真的投入很多的心思在「孩好書屋」的經營上。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