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藺」類風情 大甲傳統工藝

2021/10/26 01:00
4,078次瀏覽 ・ 14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早在六、七十年前,藺草編織在大甲地區,就十分盛行,西岐里的在地婦女,幾乎都會藺編這項手藝,在以往農業社會時,還是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之一。

西岐里老人會 羅守正會長:「藺草這個很久了,自從我小孩子的時候,就有藺草了,我們大甲,以前都在做草帽草蓆,以前就有了,以前都自己,自家在用,種一小塊,自己割自己用這樣,一開始,要挖這個藺草頭,來當藺草苗,再整田,再挑選這個苗,再來播種藺草,工序也是很多啦,要挑藺草苗,再來種,種下去,灑除草劑,施肥,一直,栽培才能長這麼高。」

照片

西岐里居民 吳進福先生:「割很多年了,自小時候就會割草了,要注意腳底,刀子啦怕刀子,腳比較怕刀子,割起來就要勒草,勒草褲勒掉,綁一整把再去外面曬,去稻埕曬,差不多一個禮拜以上,差不多10天,看天氣記得,天氣好差不多1個禮拜,天氣不好十幾天也有在曬,不一定要看天氣,曬到可以脫草褲,才能夠算數,才能算乾曬到變色就可以了,哈哈哈。」

西岐里老人會 羅守正會長:「曬這個藺草,要注意曬開來,要曬均勻,不要去折到,不能去折到這樣,要曬到,曬到可以把草褲脫開,才算有曬乾,工序有比較多,要有閒工啦,藺草工是有,工要比較多啦,早晚中午都要花時間,要翻草要有的沒有的,都要啦。」

西岐里里民:「要打活結啦,這樣啦要活結,對啦,死結就沒有辦法打不開呀,這個活結才可以,這個都要功夫啦,勒草那需要注意什麼,對呀 要站好而已,呵呵呵,這分三種,長的一種,第二 第三這樣啦,從長的開始拉,從漂亮的開始拉,拉到最後變細小的,阿公 阿嬤,阿嬤過來兒子孫子,三代啦,頭尾都要切啦齊,頭尾都要切啦,比較好看,要注意草尾要切齊。」

照片

西岐里藺編班 周素蘭老師:「他們這個西岐本來就對,這個藺草編織,大概有一百年的歷史了,所以他們每個人,家家戶戶應該都很會編了,但是他們,以前編的都是為了生活。」

西岐里藺編班  崔碧珍女士:「為了要賺錢呀,賺錢給父母這樣,還是小孩子都比較貪心,都想說賺比較多的錢,要做草蓆,草蓆一件賣就要一百多塊,草帽才三塊錢而已,同年齡女伴都沒有讀書,都一樣沒有讀書,就是一直做,十天做三件,做到手指都凹下去了,蓆草這樣拉來拉去,以前都是纏膠帶你知道嗎。」

西岐里藺編班 林芳瑜女士:「小時候都靠這個在吃飯,讀書下課回來就是要做,要不然媽媽會罵,媽媽說如果明天,販售草蓆帽的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這樣,都是藺草墊啦 籃子啦,蒲團也有啦,相對的籃子價格比較好,籃子比較有技術性,有形狀呀這樣,草蓆有共家做這樣,草蓆一件花比較多的時間,好多天才能看到錢,哈哈哈,對呀 這最基本的,對不對,籃子我們兩天就能看到錢了。」

西岐里藺編班 周素蘭老師:「自從塑膠出來以後,我們這個產業就一直沒落了,所以說還好,我們這個里長有用心,他也想說把這個,傳統產業再次,能夠讓它再飛黃騰達,所以我們現在所做的,所走的路線,跟古早是不一樣的。」

大甲區西岐里 羅永宗里長:「蒲團我們車子在要坐的,我們沙發什麼都可以用,以前師傅才能夠短的接草,現在的就沒辦法這樣子接草,要師傅才能夠接這個草,而且用的藺草更短更省,這個要長得做,這個不用這樣,師傅才可以要會接,師傅才能夠做。」

照片

西岐里藺編班 鄒秀梅女士:「以前的人就是要訂婚,要結婚就是要做這種眠床,我做那個是,那兩隻是鴛鴦跟水鴨,鴛鴦水鴨人家傳說是,很好的結合,跟兩個喜,跟配一個心,一目一目,這目幾支 這目幾支,照順序來,就是這目幾支,這都不能有錯,這要是沒有算剛好幾支,這些縣市會沒辦法連接到,不會像我們臺灣,就像,像這個南投比較大塊,像這個彰化比較小塊,我們就是照,照平常順序這樣來做。」

西岐里藺編班 周素蘭老師:「我們的東西是,從田裡起來,一定會有大小枝,要分大小枝,做起來才會漂亮,不能說我們這把草拿來,大小枝都讓它下去,這樣不會漂亮。」

西岐里藺編班 崔碧珍女士:「現在就是要撠來做,就是這樣析過去,現在撠好以後,草庫剝好了,就把它纏一纏,就拿鐵鎚槌軟,就來揉草,揉到這個白肚沒有。」

西岐里藺編班 周素蘭老師:「噴水完要等它回軟一下,我們要槌之前不能,一枝一枝來,不能這樣槌喔,因為析過的草,韌性沒有那麼好了,你如果這樣子槌,這樣子槌一定會斷掉,我們就是要適中,就是要一直敲,敲到你覺得可以了。」

西岐里藺編班 詹美津女士:「帽子 這個要做帽子,一頂差不多要做,差不多五天 哈哈哈,看你的時間啦,有閒的時間就做,沒閒的時間就不做,做帽子,這要做帽子。」

西岐里居民 李金城先生:「有一些細節是,要我媽媽幫忙,我媽媽是李蘇足,她本身從年輕,就是做草帽。」

西岐里藺編班 李蘇足女士:「用蓆桿,竹做的蓆桿來夾,夾好再下去做,這是名片夾,對啦 要夾啦,夾一夾再,換地方再夾,要夾雙邊,你要一樣寬,這個中間要,雙邊要抓平,像這個要抓平,要不然會大小邊,這個工序要很多,也是不好做,東西越小件越難做,越難做。」

西岐里藺編班 周素蘭老師:「我們的學員大家都,有心要把這個藺草,是不是能夠推廣出去,所以每個人都很認真,只要說要他們,做哪一個作品,他們大家,再忙他,我說這個禮拜,比如說做帽子做幾頂,下禮拜就帶過來了,我說大家都很合作。」

臺灣以往曾有數十萬人,從事藺編這項傳統工藝,但輝煌年華已悄然消逝,而在講求環保的現今社會,藺編工藝的無限創意,將再度受到世人的關注。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大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