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潛在大規模崩塌地區之災害管理策略簡介(2/3)

2019/04/30 19:00
2,214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緣由:報導「潛在大規模崩塌地區之災害管理策略簡介(2/3)」

時間:108年4月20日(六)

地點:嘉義 南華大學

音樂: 創用 CC by 世界音樂鋼琴 Beautiful Piano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m11-0JRdM

參考資料

口白:

大概 經過了 專家會議 經過了討論 之後呢

然後 進行不同的 監測

那監測的 方式 就是

第一個是 廣域的監測

利用 衛星雷達的資料 看活動(趨)勢

第二個 就是 如果他的危險度

再高一點屬於 中危險 的話呢

我們考慮 作地表位移的監測

也就是 不進到地下 就會知道

進到地下 要鑽探 鑽探 要花很多 很多的錢

所以 中危險度的 部分 是地表位移 監測

那至於 高危險區 就剛才 洪老師還在問我

洪老師他有發展一些 洪耀明洪老師

他有發展 一些 他現在 跟我們有在做 一些研究的計畫

他有發展一些模式 他需要一些參數

所以 我們有一些 細部監測的 地方

譬如說 地球物理探測 地電阻

地下水位的監測 因為他有鑽孔等等

這些資料可以回饋到 像洪老師發展出來的模式

作為未來 物理方面 預測的模式

廣域的監測 就是 一般的監測來看

其實 我們使用的 就是 這個我們

稱為TCP-InSAR(合成孔徑干涉雷達) 他是一個 最新的技術

他從 衛星上面 發射雷達波

打到地表之後 反射 因為雷達波 相位不同

他可以算出來 地表垂直 衛星的變動

他這個 變動的 解析度可以到 mm公釐的等級

所以 他可以看出

非常 非常小的地表 些微的變化

所以 像這個 這樣子的技術

其實 水利署是用在 地層下陷

或者是 高鐵沿線 地層下陷

是可以 用這樣子的方式 來做出來

那當然 他有不同的波段

波長比較長的部分 比較適合 台灣

因為 可以穿透 穿透 這個植生

那另外 這種 雷達波 他的好處

就是 他可以不受時間的 限制

像過去的 福衛二號或 福衛五號

是可見光 晚上 就不能用

但是雷達衛星資料 是24小時 都可以用

他可以穿透 雲層 所以沒有這樣 的限制

跟各位 舉個例 這是一個在 清境農場那邊

請各位看一下這個是 雷達

後來算出來的資料 藍色的部分 是下陷區域

黃色的部分是 隆起的區域

所以 我們這邊 如果切了一條線

看那個 橫剖面 上面的邊坡 先下陷

然後 又隆起 然後 再下陷 再隆起

其實 從橫剖面上面 看到這些資訊

其實 他很明顯的 就像 一個 這個

剛才 類似 圓弧形的滑動

但是 他是好幾個 好幾個崩崖 所造成的

就是複合式的 圓弧形 的滑動

其實這樣子的 事情可以 從...

我如果 還沒有 過去還沒有 鑽探的時候

我是不曉得 這件事情 但是現在呢

我把地表植生去除掉 然後用雷達的資料

其實 是可以看出這樣子的 趨勢

所以 就可以做一些預測 那譬如說 好

我今天 做了這件事情 下個月再做一次

然後每個月 都做一次 我就知道

他地表的 隆起或是 下陷的程度

我就知道 他的活動性

所以 我就知道 我未來的 預算

應該投在 哪些地方

是我的重點區 因為 他活動性比較大

我們認為 他基本上 他如果 越活動的話

越有可能 像發生小林村 一樣的

這種大規模的崩塌

那另外一個 就是 中風險的部分

我們要 怎麼做呢 目前的做法是

我不進到地表下 我只做

地表位移的監測 地表位移的監測

我們現 在發展一個 單頻的GPS

雙頻的監測站 的一個費用

大概是 五 六十萬 以上

甚至到八十萬到一百萬

但是單頻的觀測站 他的價格是

二分之一到 三分之一

所以 利用單頻的 觀測站

單頻GPS的 觀測站 配合雨量計

及 地表伸縮或 傾度盤等等

裝在 我們認為 會活動的區域

但是 要裝在 哪些地方呢

譬如說 我一組 每一個地方 我要裝 6組GPS

我要裝在 哪些地方 是重點

就回到 回到 我這個 TCP-InSAR(合成孔徑干涉雷達)  

衛星資料地雷達來看

我知道 哪些地方在 下陷  哪些地方在 隆起

所以我裝在 關鍵的區域  參考這個東西

去裝這個 地表位移監測的資料

他會比較 容易抓到 我想要的資訊

如果未來 累積足夠多的經驗

單頻GPS或者是 地表位移的資料

甚至 雨量資料 我累積足夠的經驗

就 有可能設定出 管理值 然後對下游提出 預警

但是這個部分 都是才剛起步在做 而已

這是在台北樹林區 新北市樹林區

其實有做過  一段時間的監測

跟各位報告 藍色這個部分 是降雨

然後黑色的點 就是GPS的資料

在不同的方位上面 在某一個點裡面

我們發現 很明顯的 就是 經過強降雨 之後

其實GPS 有明顯的 位移

但是 強降雨結束了以後

這個位移 就停止了意思 就是說

他像過去我們 比較熟的是 梨山

下雨就走  然後沒有雨 又停下來

走走停停 走走停停

但是 我們最怕的是 到底什麼時候

會 快速的滑動下來 這是才是關鍵因素

所以 這個部分 其實 要從 機制上 了解

但是 他其實是 非常困難

所以這個部分 還在投入相關的研究

那如果說 是高危險區 暫時 像梨山那樣

他已經是一個 很明確的 一個地滑地

而且 已經裂開牆壁 已經裂了

那除了這個 這個工程方法之外呢

我們就開始 做更 進一步的監測

包括了 剛才所提到的

一些地表位移 監測的儀器

這時候 我們就花大錢  

作到 地底下去 鑽了孔之後呢

大概一般來說 裝兩個 一季

可以看出 地表中間的位移

第一個是 這個 傾斜管

他可以看出來 到底是哪......

地下多深的地方 在滑動

TDR也是一樣 這是中興大學 蘇苗彬老師

做了很多 時域反射訊號的 東西

重點是 找出地底下的 滑動面

當我知道滑動面的時候 這個資料

可以 回饋到 像 洪老師 的模式裡面

我就知道 土體 有多少體積 有多少 體積

當他快速 崩下來之後 我就可以 去推估

根據他的 地形條件  去算出來 他的Run out(崩出量)

就是他的 影響範圍 會多遠 多大

這個時候 我在提 疏散避難計畫的時候

就知道 哪一些人 或是 多少村落

多少房子 是我需要 疏散的對象

這是我們現在 在做的事情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