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開「啟」心「智」障礙者 嶄新的人生

2018/11/16 20:00
2,950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黃晴、古采柔/桃園市報導】位於楊梅區富豐里的「啟智技藝訓練中心」,屬於全日住宿型機構,提供年滿十八歲以上的智能障礙者(含中、重、極重度)以及合併多重障礙者,社區化居住與常態化就業的服務,目前已有二百五十七位住民。中心規劃多樣化的課程、工作訓練,給予每一位身心障礙者學習的機會,讓他們活得更充實。

照片

「楊梅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是很多身心障礙朋友的家。 攝影/古采柔

亦靜亦動的專屬課程

在楊梅中心裡,每天課程固定是早上三堂課下午二堂課,並且會由督導按照住民個別的喜好安排其上課內容,藉此培養他們的一技之長,課程內容多元,像是園藝治療、烹飪、手工藝、桌遊等等。組長蔡惠玲提到,「不是我們能開什麼課,而是要以他們的需求來開課。」只要服務對象有興趣,他們想要什麼課程都可以,因此只要人數達六人就能開課。此外,教保團隊也會透過定期的個別化服務計畫,清楚掌握每個對象的夢想與需求。

照片

住民在園藝課程中學習拓印樹葉。 攝影/古采柔

除了靜態活動,體適能方面的發展也是院區也十分很重視,中心會依照服務對象的年齡、身體狀況區分課程。例如「老化體適能」提供年長者活動關節的機會,這門課程由「五甘心物理治療所」的劉懋老師規劃,先從常用的上肢部位開始訓練,而後轉成加強訓練下肢,透過有氧、肌力、伸展、平衡的緩和運動,讓長者在生活上能夠更完整地達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動作。

提到長者的運動成果,劉懋表示:「經由訓練,原本長者的肩關節只能抬到四十五度,後來可以進步到九十度。」因為每次固定訓練的動作,長者能夠強化自己的肌力以及柔軟度,並且在循序漸進的運動過程中改善身體狀況。

照片

光是舉手的動作,高齡者要克服關節的柔軟度。 攝影/黃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心課程培養服務對象的技藝能力,除此之外,自立能力的養成,則是要靠工作訓練,使他們擁有一個融入社會的機會。代工訓練包含剝開過期的隱形眼鏡並分類、分裝玩具、組裝紙盒等等,這些工作會由教保員拆解每一個步驟,把細項內容拆小,讓工作者可以重複完成。以隱形眼鏡這個工作來說,教保員林美君會先讓他們從準備工具開始,訓練自己去拿臉盆、籃子、手套、隱形眼鏡,一切準備就緒後,即能開始把隱形眼鏡剝開,倒出食鹽水。

照片

尚未被分類的隱形眼鏡在分類前會先集結成袋。 攝影/黃晴

住民阿龍早期在環境清潔班工作,但因為年紀較大加上腸胃不好,所以無法從事強度太強的工作,之後就轉到工作訓練班,從事剝隱形眼鏡的作業。阿龍的動作稍慢,且口語表達不好,每當有人對他講話較大聲,阿龍就會以為對方在責備自己,所以他的情緒就會表現出來,教保員林美君:「阿龍如果爆發情緒,就會躲起來。」因此,教保員在面臨這種情緒問題時,會先跑去找他,並且給予輔導,緩和他的情緒。

照片

阿龍剝開隱形眼鏡,並且回收空殼。 攝影/古采柔

中心的工作訓練,目的是讓他們降低行為問題、充實日常生活的面向,一方面也透過邊工作邊存錢這個方式,來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組長蔡惠玲說:「我們不會直接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反而是希望藉由正常化的工作,來達成目標。」也因為中心的這個概念,使每一個人都具備相等的權利去實現自己想要做什麼。

「招募」、「節流」是首要之務

楊梅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成立至今已二十餘年,隨著時間流逝,許多住民漸漸邁入老化階段,醫療需求日益增加,但是政府給他們的托養費補貼卻沒有提升,因此中心的資金一直維持在有缺口的狀態。除此之外,在中心工作的教保員也面臨老化的問題,很多教保員二度就業,年齡大約五六十歲,時常因為身體或是家人等個人因素,無法長期任職,所以人力流動相對來說會較起伏。

人力的不穩定加上資金缺口,隨之而來的是開課困難。有些課程需要專業知識,例如老化體適能、園藝治療等等的課程都會由外聘老師來上課,這又是另外一筆開銷,所以中心無法提供太多這類的課程。因此,現在所有外聘老師的課程,都會至少有一個教保員隨堂實習,讓教保員了解大致內容,並且在之後開設類似的課程,為資金不足的問題解套。

「他們,一點都不可怕。」

教保員林美君於七年前來到這裡工作,當時的她並不曉得身心障礙者的人數有這麼多,自從進來中心後才了解他們有那麼多種情況,所以她也會依照每個對象的不同,思考怎樣的輔導方式最適合他們。藉由與他們的接觸、輔導,林美君認為身心障礙者所面臨到的是行為以及情緒問題,至於心智的方面則是很單純。

中心所提供的服務,不只是社區化居住與常態化就業,更是一個讓身心障礙者朋友可以成長的機會,對此,組長蔡惠玲很有感觸,她說:「他們變聰明了,有一些人懂得自我權益以及為自己選擇,甚至會主動表達他們想要什麼。」

採訪側記

走進楊梅啟智訓練中心,就能馬上看到身心障礙者朋友們工作、散步、打掃的畫面,他們每一天都在這裡穩定的生活,也會有定期的社會適應,讓他們走到外面看看世界。在採訪之前,我並沒有接觸過這麼多的障礙朋友,所以對他們很陌生,甚至會害怕,但是走訪這裡之後,深深覺得其實他們就跟我們一樣,都是努力地生活。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包容他們,並且給予支持以及幫助。

延伸閱讀

到宅沐浴車讓失能長者「浴」見幸福

勝利超商 開啟身障就業新可能

身障者手把手教你如何「皂」亮幸福

惠光導盲犬學校 讓牠成為你的眼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