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允文弄舞於掌間 郭建甫的操偶故事

2018/10/07 20:00
3,171次瀏覽 ・ 27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許祐誠、葉炴廷、陳則安/台北市報導】 從十歲開始接觸布袋戲,郭建甫立志要為這項傳統藝術找出新的道路,不僅嘗試把傳統全本戲曲濃縮成精華片段,符合現代快節奏社會,同時也精進操偶技巧,讓操偶的技巧與人物的感情能在精華片段中完整呈現。郭建甫這麼做,就是為了讓更多喜歡布袋戲的民眾,可以出於內心喜愛而選擇「不貳偶劇團」。

十歲踏入布袋戲世界 少年立志改良傳統

從小跟著家中長輩觀賞電視上的京劇節目,郭建甫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戲曲,並在十歲時接觸到布袋戲,開啟學習布袋戲的生涯。在過程中,他曾加入過許多布袋戲劇團,更在高中時拜師大師陳錫煌,進入門下學藝。

不過,老一輩多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傳授技術,郭建甫說:「我以前在學習布袋戲的聲音時,師父就叫我儘量喊,喊出來就有聲音了。」至於木偶人物聲音的韻味,則只能靠自己的觀察與模仿。由於需要投入長時間的精力,透過觀察和提問的方式,才能學習到布袋戲的精髓,雖然學習基礎扎實,但過程枯燥乏味且缺乏效率,對於生活在現代快步調社會、對布袋戲懷有熱情的民眾,想要全心全力投入學習布袋戲實屬一大挑戰。

照片

郭建甫當年拜師陳錫煌時,幾乎任何事都幫忙做,包括跑腿買東西或燒水。攝影/陳則安

除此之外,由於酬神廟會比例已逐漸減少,布袋戲變成一種形式表演,難免會澆熄演出者的表演熱情,連帶影響演出者投入表演的心力。郭建甫接觸布袋戲十幾年,觀察到布袋戲劇團營運上的困難,便期望透過成立「不貳劇團」,改善多年來觀察到的問題,進而為布袋戲產業找出新的發展。

戲曲只留精華片段 拋開傳統表演枷鎖

古時候民眾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傳統布袋戲需要藉由「說書」的方式,把故事從頭到尾完整演出,才讓觀眾理解劇情內容,所以表演時長約二至三小時。郭建甫觀察到,師父那一代曾試圖把布袋戲從廟口轉變為文化公演,但表現手法還是依照傳統形式,只是換場地表演而已。

不過,現代教育水準提升,觀眾觀賞布袋戲的方式從以前的「聽戲」轉變為「看戲」,欣賞重點轉移到操弄木偶時的情感展現與技術,郭建甫說:「我嘗試過折子戲,就是把整齣戲的精華部分獨立出來,演出時間濃縮為三、四十分鐘。」例如,《霸王別姬》整齣戲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虞姬舞劍、霸王與虞姬道別的場景,郭建甫便透過幾十分鐘的演出,把精華橋段中的技巧、木偶感情與身段做到最到位。

木偶神韻猶如真人 單靠動作詮釋戲劇

郭建甫說:「目前,我們想要把布袋戲的重點拉回觀眾身上,演出是為了給觀眾欣賞,而不只是形式而已。」

由於現代觀眾看戲聚焦在木偶展現出的身段、情感與技巧上,郭建甫為了力求操偶時更加寫實逼真,便嘗試減少布袋戲人物的口白,甚至把口白全數拿掉,只靠木偶隨著音樂的節奏演出整齣劇。他坦言:「這種表演模式無跡可尋,如何靠動作表現情感很困難。」讓木偶走路或者擁抱的動作更自然,做出更為生活化和寫實的動作,都需要時間來適應。

除此之外,郭建甫也嘗試編新劇或者融合其他藝術,他曾把布袋戲搭配法國歌劇,描述一位法國水手在台灣的故事。其中一個片段,木偶沒有任何口白,只能依靠神韻和動作,描繪出女高音歌詞中的內涵。

「講究」造就質感提升 「傳統三分力我出七分」

郭建甫認為布袋戲的優勢在於「臨場感」,這是電視達不到的效果,操偶師操作木偶就像是近距離魔術,能讓原本豪無生命的木偶生動地出現在觀眾眼前,還可以做到平常人無法完成的動作,木偶所展現出的神韻和動作,便是布袋戲的迷人之處。

照片

郭建甫為了新戲特地製作的女木偶。 攝影/陳則安

「我們只是變得更講究。」郭建甫說。例如,樂曲的曲調較單調,他便試圖豐富了音樂的形式,以前就曾嘗試把歌劇與布袋戲結合;傳統木偶的身段動作只做到三分的效果,他便努力做到七分;劇本方面,則改進如唐朝人說宋朝的詞賦等邏輯的錯誤。他認為,當「講究」讓布袋戲的整體視覺畫面變得更為漂亮的時候,這就是一種「質感的提升」。

開班授課待知音 盼布袋戲重回市場

目前,郭建甫透過開課、舉辦講座等方式,用不同的主題探討問題,讓大家先了解布袋戲以後再去看戲,才能理解布袋戲的劇情。在開班授課方面,他以時間長、短區分班級性質,短期以親子體驗為主,長期則注重在如何製作木偶,並依照古法和專業方式教導學員技術。另外,有鑑於傳統布袋戲沒有系統性地保存與記錄資料,後人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學習布袋戲工藝,郭建甫也致力於把將劇本、臉譜畫法及戲偶的製作方法,以圖像化、文字化等方式保存下來,待他日能幫助更多人。

照片

郭建甫親手製作的人偶衣裳。 攝影/陳則安

「布袋戲是綜合性的藝術,囊括雕刻、刺繡、彩繪、縫紉、文學、音樂等範圍。」因此,郭建甫希望透過木偶製作,讓大家能從工藝美學的角度,欣賞布袋戲服飾的刺繡、服裝與彩繪等藝術,進而萌發大家到戲台下看戲的動力。

除此之外,郭建甫把目標集中在小眾市場,希望未來劇團能「市場化」,回歸市場機制,透過每一次的演出吸引更多觀眾,翻轉布袋戲劇團靠政府補助而演出的現況,讓觀眾主動選擇找劇團演出,也使布袋戲文化免於殞落。

採訪側記

當天,郭建甫為我們示範小丑木偶的操作,雖然沒有音樂伴奏,但靠著配音,小丑木偶就像有了生命,拿起扇子大搖大擺地在眼前說學逗唱,直到今日近距離欣賞,我才體會到郭建甫口中的「近距離魔術」,同時也感嘆自己平時受到手機、網路等吸引,而忽視了這項傳統中華民俗藝術。

延伸閱讀

龍獅技藝隊 傳承民俗也創新文化

大仙尪仔修復重任 陳啟文的匠人魂

化情為琴 隱身都市的古琴修復師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