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鍾國暉、施養正/臺北市報導】臺灣氣候多變,風災、水災層出不窮,也間接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及產量。尤其當颱風來襲時,不僅農民損失慘重,起伏不定的蔬果價格也讓民眾無所適從。蔬果的價格會隨著季節與特定時期而有所不同,那該如何掌握最新資訊呢?喜歡開發解決生活問題App的林東賢,將複雜的蔬果價格資料濃縮到「蔬果行情站」,讓市場消費者在購物前對蔬果價格有初步了解。一機在手,讓您市場價格一把罩!
颱風前夕常常可見婆婆媽媽們在市場搶購蔬果。 攝影/施養正
蒐集農委會開放資料 作為衡量依據
蔬果行情站開發者林東賢,目前於停車大聲公擔任Android工程師,平常有購買水果的習慣。擁有資工背景的他說,假設要買電腦配備,去資訊商場就可以拿到許多報價單,就能知道不同規格所對應到的價格。然而蔬菜與水果卻不一樣,很難找到參考依據,價位也頻繁變動,於是萌發了開發衡量工具的想法。
農委會旗下的農產品交易行情站提供了蔬果價格的資料。然而,林東賢說,對使用者而言,資料繁雜並不好用,也不夠友善。既然有了來自農委會的開放資料,他本身又有寫程式的專業能力,那就自己動手做App。
蔬果行情站提供各項蔬果價格,還有行情的走勢圖。 照片提供 : 蔬果行情站
每日更新 離線瀏覽
蔬果行情站從全臺最大的四十九個農產品批發市場選出二十九個,新竹、嘉義、台南與離島地區則沒有收錄資料。這二十九個分為十六個蔬菜市場及十三個水果市場,提供總體蔬果價格的參考標準。App可以快速且輕易查詢到最新價格,也包含自二○一三年一月以來的歷史價格。不同地區的價格皆有差別,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所在地市場。程式連結農委會的開放資料,除了休市之外,每天固定更新一次。不過實際時間不明確,每小時會自動重整,確保使用者看到最新資訊。林東賢說,未來App會依據農委會的開放資料持續擴增農產品資訊。
另一個特色是「離線瀏覽模式」。曾經有使用者反應,因手機沒有行動網路,到了市場無法透過App查詢最新價格。加入離線瀏覽的功能後,可以先在有無線網路的地方過目,若到了訊號不佳的場所,仍可看到上一次瀏覽的記錄。
二○一四年十月上架後,下載次數已超過一萬次,有超過九成的使用者提出正面回應,也有人認為此App是沒用的。林東賢說,原本只是想開發給消費者,沒想到也收到來自批發商與生產者的迴響,讓他有點驚訝。
目前市面上不乏類似應用程式,競爭者不少。那麼蔬果行情站的優勢在哪呢?林東賢說,他也曾下載過其他App相似程式。比較後發現,他們單一畫面呈現的資訊量過多,有點複雜。這個出發點是好的,畢竟量越多代表可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但太多資訊同時出現,內容容易失焦,讓使用者無法專注在想要的訊息上。而蔬果行情站將資訊做區隔,畫面相較之下更為單純,更容易吸收。
視覺設計困難 取捨使用者建議
由於蔬果的交易行情都來自農委會的開放資料,因此資料來源並不是令人頭痛的問題。林東賢表示,開發App過程中碰到最大的困難不在資料蒐集,也不是程式,而是在於視覺上的規劃設計,整體界面與美編花了不少時間。
有使用者提出建議,希望能擴充到更多地區、蔬果種類甚至是肉類及漁產的交易行情。對此,林東賢說,既然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之後也許可以規劃生鮮方面的應用程式,滿足他們的需求。另外,許多使用者回饋,表示想要更多功能,但林東賢說,實在難以顧及每個人的想法,必須有所取捨,這也是開發改版的難處。
消費者適用 零售業者參考
身為上班族的張小姐偶爾會去市場買菜,有使用蔬果行情站的經驗。她說,只有在天氣狀況不穩定時才會拿出手機看一下菜價,當個參考,並不常使用。她也表示,這陣子颱風較密集,菜價勢必會上漲。受到預期心理影響,民眾會在風暴來襲前去市場搶購。有了蔬果行情站,消費者買菜前對價格有初步概念,更加方便。
在東門市場擺攤的李振坤先生說,今年的蔬果價格頗貴,與去年同期相比貴了兩三成。而生意在颱風前會比較好,風雨過後則較為冷清。李老闆表示,蔬果依品質優良分為上、中、下三等,各個等級有對應的價錢。而蔬果行情站上的資料是三種等級的平均價錢,有時等級之間價差很大。因此零售商和攤販頂多拿來參考,不會特別重視。
李老闆在東門市場擺攤,認為App的價格對於零售商僅供參考。 攝影/施養正
增加教育健康資訊 持續開發生活App
蔬果行情站未來想朝哪個方向前進呢?林東賢說,日後打算專注在教育、健康以及公益。例如:在App中加入蔬果的小知識,讓使用者對農產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後想向農委會提出企劃,現在還只是發想階段,希望日後有機會合作。
目前林東賢正在開發流浪動物相關的應用程式,做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他笑著說:「未來我會繼續開發日常生活上的App,希望共同解決你我的問題。」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