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所爲何事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台北報導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將由台北市主辦,一般人走在街頭上,如果不留意,大概很難知道世大運到底所爲何事。除了一些海報和變電箱上的圖文,世大運似乎與日常生活沒有直接關係。從廣告看,世大運主要針對年輕人,要讓廣大市民動起來參與,可能不容易。
大巨蛋與世大運,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公開承認的兩項重要市政工作。由於公共安全設計與施工爭議,大巨蛋於2015年5月被市政府勒令停工,矗立在忠孝東路和光復南路口的龐大建築,因此成爲官商糾紛的圖騰,連帶受影響的是世大運活動的安排。
世大運原本以大巨蛋爲主要場館,遠雄的工程停擺,世大運也就跟政府和公民社會的衝突無關,不過,也非毫無爭議。12天的世大運比起永久的大巨蛋,不管是實質或抽象意義,雖然與提高生活品質或提供就業機會有點相關,但作用似乎不大,即使與環境整潔掛鈎,不免是個口號,廣告有時還污染公共空間,甚至多少浪費人民的納稅錢。
不管是最早編列的198億元或刪減後的173億元,世大運的費用都相當可觀,包括電視和街頭上的廣告。170多億元不是小數目,市政府能不能經由短期的觀光效應,達到收支相抵,或創造更大的周邊經濟利益,顯然難以明確計算。不論是改善現有的體育基礎設施,或少數新建的運動場地,如台北市網球中心等,與相關的林口國際村,在比賽過後,如何廣泛的有效運用,以增加實際經濟效益,還有待後續觀察。
市政府官員會説,舉辦世大運的目的不在經濟效益,而在向世界發聲,提升台北的國際地位。從宣傳活動都在台北市區看來,國外有多少人或世界媒體會關注台北世大運,也許是個疑問。塵埃落定後,平均一天耗費14億元的運動會,恐怕難免是市政府好大喜功的一場象徵遊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